ㅿ
ㅿ(韓語:)是一个朝鲜语谚文字母,为辅音字母,現已廢除不用。
ㅿ在训民正音创制时使用。在中古朝鲜语中,此音节仅作为初声使用,从不作终声。其读音为浊齿龈擦音z[1]。在朝鲜语的吏读中对应汉语三十六字母中的日母,例如:「而」。
大约在16世纪末期,z这个音从朝鲜语中脱落消失,ㅿ也随之被废弃。中古朝鲜语中表记为ㅿ的,在现代朝鲜语中多表记为无音字母ㅇ。
字符編碼
| 種類 | 用途 | Unicode | HTML | |
|---|---|---|---|---|
| 諺文相容字母 | ㅿ | U+317F | ㅿ | |
| 諺文字母 應用 |
初聲 | U+1140 | ᅀ | |
| 終聲 | U+11EB | ᇫ | ||
| 漢陽私人 使用區應用 |
初聲 | U+F7D8 |  | |
| 終聲 | U+F8D5 |  | ||
| 半形字母 | (無) | |||
參考文獻
- 고영근. . [標準中世(韓)國語文法論]. 서울: 집문당. 2010: 18,23. ISBN 9788930314787 (韩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