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炮戰車
一式炮戰車是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用九七式中戰車改裝的一種驅逐戰車,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
一式炮戰車 | |
---|---|
类型 | 驅逐戰車 |
制造商 | 日立龜有工廠 |
起役日期 | 1941年 |
主要用户 | 日本帝國陸軍 |
制造数量 | 124輛 |
不過一式砲戰車這個名稱一般都是裝甲兵使用的稱呼,砲兵則稱之為一式七點五公厘自走砲。正式的稱呼則為Ho-Ni I「一式自走砲(一式七點五公厘自走砲)」,原本就是隸屬於砲兵的裝備[1]。
研發簡史
一式炮戰車由1939年開始研發,在九七式中戰車的車身裝上75毫米口徑九O式野戰炮和採用開放式戰鬥室,乘員只有正面和兩側有鋼板保護,1941年由日立龜有工廠生產出樣車,同年10月開始在日本陸軍炮兵學校作實驗測試。
雖然本車在1941年就被制式化,但是因為生產能力不足,而直到1942年才開始量產。Ho-Ni I跟 Ho-Ni II加起來一共生產了138台(也有資料說是124台或55台)。Ho-Ni I單獨的總生產量推測應該有50台以上。
基本資料
實戰
首先,有4輛一式炮戰車被運到菲律賓,部署在戰壕裡作為移動碉堡,在其上加上草木植物作偽裝,以此攻擊美軍登陸艇,但這樣也阻止不了菲律賓爭奪戰中美軍大規模登陸菲律賓。為此,日軍派出更多一式炮戰車增援菲律賓,但在運送途中船隻被美軍擊沉,當中的一式炮戰車全部沉落大海。
在緬甸戰場的第十四戰車聯隊也有幾輛一式炮戰車去抵擋英軍和中華民國遠征軍的進攻,其餘的一式炮戰車則大多部署在日本本土以為本土決戰作準備,但由於根本無發生,故大多無參戰的機會,二戰後有一輛一式炮戰車被美國人拿走,現展於馬里蘭州阿伯丁坦克博物館。
使用國家
模型
- 田宮模型推出1/35比例
- 富士美模型推出1/76比例
參考
註腳
- 『MILITARY CLASSICS Vol.57』イカロス出版、24頁。
書籍
- 日本戰車隊戰史,上田信著,何永勝譯,星光出版社,ISBN957-677-652-X
- 『MILITARY CLASSICS Vol.57』イカロス出版、24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