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辅之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子修、辅之,以字行,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晚年别署簠叟[1],浙江杭县人,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是集“印、书、画、诗”四绝于一体的大家。他的画作常常配上甲骨文的题跋,别具一格,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2]。
丁辅之 | |
---|---|
字 | 子修、辅之 |
号 | 鹤庐、守寒巢主、簠叟 |
性别 | 男 |
出生 | 丁仁友、丁仁 1879年8月14日 大清浙江杭县 |
逝世 | 1949年7月12日 中華民國上海 | (69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职业 | 篆刻家、书法家、画家 |
人物生平
丁辅之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家富收藏[3]。丁輔之1879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幼承家学,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聊成册,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因得赵之谦为其外祖父著名印学家魏稼孙所刻“鹤庐”印,遂袭用其号。
1904年,與王禔、葉銘、吳隱共同創辦西泠印社,又亲赴上海请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社长。與吳昌硕、黄宾虹、王一亭、童大年、黄葆戉、俞人萃、葛昌楹、高野侯、高络园等文化界人士交好[3]。
1919年,丁辅之利用活版印刷技术成功开发“聚珍仿宋版字体”,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有自己版权的字体发明者和使用者[2]。丁辅之与其弟从1911年开始醞釀印诗集的事,却始终觉得当时通行的方形宋体字庄重有余、灵秀不足。后两兄弟决意亲自铸造一套字模,用于印行诗集。该字体于1921年归于中华书局,丁辅之享有专利权,用以排印《四部备要》(丁辅之任监造)。字体精整古雅,可与宋元刊媲美。
1924年,46岁的丁辅之开始学画。学画仅三年便颁布润例,开始以鬻画、鬻书为生[2][4]。1949年,丁抱病参加西泠印社活动后,回上海不久後病危去世[3]。
参见
参考资料
- 马国权. .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 125–128. ISBN 7-80512-963-0.
- . 人民網. 2018-01-05 [2020-03-09].
- . 人民網. 2017-03-03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 丁利年《先祖父丁辅之常用印印面考察》:“一九二四年,先祖父四十六岁,岁逢甲子,二月开始画梅。次年,开始画蔬果。秋,作蔬果长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