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卿落难

七卿落难,或译为七位公卿的亡命,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八月十八日政变后七位公卿逃出京都的事件。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广岛县吴市御手洗的七卿落难遗迹

背景

文久3年(1863年),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达到顶峰,各地攘夷志士向京都集结,并以天诛为名对反对派进行暗杀胁迫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茂答应,于5月10日(日本旧历,下同)进行攘夷;三条实美姉小路公知等激进攘夷派公卿也控制了朝廷,并谋求天皇临幸大和国神武天皇陵进行亲征(大和行幸),一些志士希望借机讨伐幕府

另一方面,攘夷派的过激行为引起孝明天皇的反感,公武合体派诸藩亦反对大和行幸。虽然天皇于8月13日正式下诏确定行幸大和,但萨摩藩会津藩中川宫朝彦亲王等密谋扫除京都的攘夷派。8月17日,天皇向中川宫朝彦亲王下达密命。次日(1863年9月30日),萨摩、会津等藩兵控制了京都御所九门,中川宫朝彦亲王、会津藩主兼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前关白近卫忠熙右大臣二条齐敬等人入宫参见,禁止三条实美等攘夷派公卿与他人会面,并废除了攘夷派设立的国事参政、国事寄人二职。随后,朝议通过大和行幸延期,处罚长州藩主毛利敬亲毛利定广父子和攘夷派公卿,长州藩兵不再负责堺町御门的警备并离开京都。

七位公卿的逃亡

七卿包括三条实美(时年27岁,从三位权中纳言)、三条西季知(53岁,正二位行权中纳言)、四条隆謌(36岁,从四位上侍从)、东久世通禧(31岁,正四位下左近卫权少将)、壬生基修(29岁,从四位上行修理权大夫)、锦小路赖德(27岁,从四位上行右马头)、泽宣嘉(28岁,正五位下主水正)。七人也称为“二卿五朝臣”。

8月24日,朝廷剥夺七人官位。9月9日,朝廷又更改七人名讳,三条实美改名实、三条西季知改名知、四条隆謌改名謌、东久世通禧改名通、壬生基修改名修、锦小路赖德改名赖、泽宣嘉改名宣。七人由长州藩兵陪伴,集结在妙法院,经过兵库津,取海路前往长州藩的三田尻港山口县防府市)。由于坏天气,三艘船中的两艘在德山藩德山港(山口县周南市)登陆,由陆路前往三田尻。

10月,平野国臣但马国生野町举兵(即生野之变),迎泽宣嘉为主将,战败后泽宣嘉再度逃往长州。元治元年(1864年),锦小路赖德病死。第一次长州征伐后,余下的五卿移往筑前国太宰府福冈县太宰府市)居住。庆应3年(1867年)王政复古,七卿的官位和名讳得以恢复,三条实美等后均任明治政府要职。

纪念

五卿登陸碑

广岛县吴市大崎下岛御手洗地区保留着公卿们曾经居住的房舍。大正2年(1913年),在德山港建立了「五卿登陆处」石碑;平成13年(2001年)4月,由於德山港整修,此碑被移到周南市晴海埠头亲水公园。

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中,就有表现七卿落难的队列。

参考文献

  • 《幕末維新三百藩諸隊始末》,新人物往来社,1999年 ISBN 4404027362
  • 高桥秀直,《幕末維新の政治と天皇》,吉川弘文館,2007年 ISBN 9784642037778
  • 吴廷璆,《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ISBN 9787310005222

相关项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