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仔

七字仔,早期稱為歌仔調,又稱為七字調七字仔調,為歌仔戲最具代表性的曲調之一。每段四句,每句七字,遂得此名。在歌仔戲劇中的使用比率十分高,為最典型的曲調。[1]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沒人管,思念三姐王寶釧。」這是歌仔戲劇目《薛平貴》的最著名唱詞,即七字仔最典型的例子[2]

七字仔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方音符號

此曲調由錦歌「四空仔」變化而來[3],宜蘭地區將早期演唱的七字調稱為「四空仔七字調」[4]。七字調伴奏使用樂器以殼仔弦為主,搭配笛子大廣弦月琴[5]。基本結構為每段4句、每句7字,唱詞結構為4字加3字形式。演唱者可於前述原則外,視表演需求加入虛字、襯字[6]。其中一、二、四句押韻,第三句可押可不押[7]

曲調變化

七字仔曲調可透過以下變化,產生多元的情感表現:

  • 速度調整:一般速度展現中性情感稱作「中板七字調」[6]。快板速度展現急切、生氣、愉悅情緒稱作「快板七字調」[8],慢板呈現傷心、沮喪稱作「慢板七字調」[9]
  • 音高調整:配合演唱者音域,或角色狀態,可區別為七字高腔、中腔、低腔[3]
  • 結構變化:省去間奏稱作「七字連」,僅唱前兩句稱作「七字仔上爿」,僅唱後兩句稱作「七字仔下爿」[10]
  • 唱奏調整:將伴奏過門予以填詞演唱稱作「七字連空奏」[11]。將局部唱詞轉為唸白,形成半唸半唱的方式稱作「七字仔白」[12]。伴奏僅處理前奏、間奏、尾奏,但演唱時不伴奏稱作「七字清板」[6]

參見

參考資料

  1. 林冠慈. .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9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3日).
  2. .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3.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臺灣)).
  4. 廖瓊枝|許亞芬等.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臺灣)).
  5. 張, 炫文. .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 31.
  6.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7. . db.nmtl.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8. 廖瓊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臺灣)).
  9. 廖瓊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臺灣)).
  10. 張, 炫文. .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 28.
  11. 廖瓊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臺灣)).
  12.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