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符组与双字符组
缘起
C语言的源程序的最低必须的字符集是基于7位ASCII码字符集,是ISO 646-1983 Invariant Code Set的一个超集。ISO 646最初是1972年颁布的一项国际化的7位ASCII标准,规定了12个字符所对应的码位保持对各国标准开放:# $ @ [ \ ] ^ ` { | } ~
。
因为法国标准AFNOR NF Z 62010-1982把码位0x7c(ASCII码的 | )定义为ù,用法文键盘就难以输入C语言的位或运算符 | ;码位0x7e(ASCII码的 ~)定义为 ¨ (即分音符),法文键盘就难以输入C语言的位非运算符 ~ 。
加拿大法语标准CSA Z243.4-1985中把码位0x5e(ASCII码的 ^ )在定义为É,导致难以输入C语言的异或运算符 ^ 。
三字符组
为解决上述的C语言源代码输入问题,C语言标准规定预处理器(C preprocessor)在扫描处理C语言源文件时,替换下述的3字符出现为1个字符
三字符组 | 替换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希望在源程序中有两个连续的问号,且不希望被预处理器替换,这种情况出现在字符常量、字符串字面值或者是程序注释中,可选办法是用字符串的自动连接:"...?""?..."
或者转义序列:"...?\?..."
。
从Microsoft Visual C++ 2010版开始,该编译器默认不再自动替换三字符组。如果需要使用三字符组替换(如为了兼容古老的软件代码),需要设置编译器命令行选项/Zc:trigraphs
g++仍默认支持三字符组,但会给出编译警告。
双字符组
1994年公布了一项C语言标准的修正案,引入了更具有可读性的5个双字符组。这也包括进了C99标准。
双字符组 | 替换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同于三字符组在源文件的任何出现都会被预处理器替换,双字符如果出现在字符串字面值(quoted string)、字符常量、程序注释中将不被替换。双字符组的替换发生在编译器对源程序的tokenization阶段(即识别出关键字、标识符等,类似于自然语言的“断词”),仅当双字符组作为一个token或者token的组成部分时(如%:%:
被替换为预处理运算符##
),双字符组才被替换为单字符。
g++支持上述双字符组替换。但Microsoft Visual C++不支持双字符组替换。
C++
C++标准支持C语言的三字符组与双字符组(包括C99中的增补)。C++自身还提供了下述内置的关键字:
关键字 | 等价于 |
---|---|
and
| &&
|
bitor
| |
|
or
| ||
|
xor
| ^
|
compl
| ~
|
bitand
| &
|
and_eq
| &=
|
or_eq
| |=
|
xor_eq
| ^=
|
not
| !
|
not_eq
| !=
|
Microsoft Visual C++编译器要求如果使用上述关键字,必须包含头文件ciso646,否则编译报错。如“ error C2065: 'not' : undeclared identifier”。而g++编译器就不要求包含头文件ciso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