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三環幫
竹東三環幫,或稱為「新竹三環幫」,台灣新竹縣竹東鎮為據點的黑幫角頭團體,實際成員人數不明,主要成員多活動在新竹地區,並且與多個縣市黑幫串聯。被視為創幫老大的「賴達」賴增財曾經捲入天道盟太陽會紛爭遭到槍殺因而震驚社會[1]。
創建時間 | 1960年 |
---|---|
創建者 | 「賴達」賴增財 |
命名源由 | 新竹縣竹東鎮發起創立「三環幫」名之 |
創建地點 | 台灣新竹縣竹東鎮為據點 |
活躍年代 | 1970年-目前 |
活動範圍 | 台灣新竹地區為勢力範圍 |
種族特點 | 本省為主 |
領導人 | 徐盛隆 |
犯罪活動 | 高利借貸,恐嚇取財,詐欺,走私,經營賭場,土地開發,與建商牟利 |
合作組織 | 跨縣市與多數知名黑幫形成串聯型態 |
敵對組織 | 其它利益衝突黑幫 |
竹東三環幫並無組織型態,而是由在地角頭聚集所形成的本省角頭團體,在1970年代由「賴達」賴增財、「賴皮」賴增基等人發起結成。該角頭幫派與成立於台北公館的三環幫並非相同黑幫團體,未免混淆現今警方及大眾媒體多稱為「竹東三環幫」,而該幫派成員也多自稱為「竹東企業」[2]。
略史
創立初期
1960年4月,新竹縣竹東鎮當地角頭「賴達」賴增財、「賴皮」賴增基等人,聚集在新竹縣竹東鎮下公館一帶成立「三環幫」[3],並以暴力討債、恐嚇取財、詐欺、走私等為主要活動,同時在1990年代經營賭博電玩業崛起展露頭角。其幫派老大「賴達」賴增財於1984年「一清專案」大掃黑期間列為掃黑對象而入獄關押。
2001年11月13日,「賴達」賴增財於竹東鎮自己經營「海鮮原味餐廳」參加友人的婚宴,結束後步出婚宴會場時遭到天道盟太陽會的殺手「飛龍」陳長齡近距離使用衝鋒槍射擊槍殺。警方查出賴增財與「新太陽會」結盟,因而捲入新舊太陽會的派系鬥爭,並且與「舊太陽會」爭取新竹縣地區砂石業的利益主導權所引發殺機,賴增財遭射殺的事件也引發竹東三環幫與舊太陽會之間的武裝鬥爭[1][4][5]。
竹東三環幫勢力由賴增財的左右手「隆隆」徐盛隆出面揚言要替老大復仇,並且跨縣市從桃園、新竹等地購入多數武器與召集人馬,準備對「舊太陽會」進行大規模的復仇行動。新竹警方擔心會造成社會治安嚴重動蕩,嚴厲監控竹東三環幫。並在2002年1月將徐盛隆逮捕,並且搜出大量武器,逮捕竹東三環幫的相關成員,因此使得竹東三環幫沉寂一時[1]。
近年發展
2009年1月間,竹東三環幫份子鄭姓少年涉及竹東鎮青年林寶文被殺棄屍案,引起新竹地區民眾不安,警方高度關注懷疑鄭姓少年只是出面頂罪,並且兵分多路大動作強力掃蕩竹東三環幫30個據點捕捉該幫相關人士20餘人[6][7][8]。
2013年,警方破獲由竹東三環幫份子林芫慶為首的暴力討債集團,因涉及多起暴力討債、殺人、恐嚇等案件遭警方強力掃蕩[9][10]。
2015年至2019年間,竹東三環幫成員逐漸對外自稱為「竹東企業」,用以公司企業名稱掩飾幫派名號,並持續在新竹地區多次進行犯罪活動,前後相繼在竹東鎮、關西鎮、尖石鄉等地,涉及多起暴力、恐嚇、詐騙、槍擊、搶佔地盤等犯罪事件,影響新竹地區治安甚鉅[11][12][13][14][15]。
註釋
- 新聞內幕 新舊太陽會內訌 隔海狙殺,壹週刊,2002/08/22
- 強索保護費被逮 72歲幫派老大自稱「德高望重」沒幹壞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劉修銘/報導,鏡週刊,2019/02/14
- 竹縣警局加強社會治安 八年來解散廿一個不良幇派 其人數達五一二名,民聲日報,1971/06/28
- 歹徒持烏茲衝鋒槍射殺竹東角頭賴增財斃命,彭椿榮/報導,華視新聞,2001/11/13
- 搜索四海幫堂口 起出烏茲衝鋒槍,彭椿榮/報導,華視新聞,2002/03/05
- 罵看三小 高中生被同校生打死棄屍,王錦義/報導,自由時報,2009/01/24
- 殺人案少年頂罪 2證人失蹤4月餘主動投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彭清仁/報導,中廣新聞,2009/05/06
- 竹東棄屍案 還有其他死者?,陳權欣/報導,中國時報,2009/05/06
- 新竹大掃黑 瓦解暴力"三環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莊明憲/報導,華視新聞,2013/10/04
- 逼債害死2命 竹東三環幫20人就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廖雪茹/報導,自由時報,2013/10/05[
- 警方檢肅竹東三環幫尖石之虎,林郁平/報導,中國時報,2015/10/29
- 囂張三環幫!搶地盤砸店還不夠 主嫌夥同少女設局仙人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葛柔、劉震豐/報導,三立新聞,2016/05/19
- 強索保護費 "三環幫"暴力砸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詹維耕、梁宏志/報導,華視新聞,2016/05/19
- 「竹東三環幫」大哥開槍恐嚇釣魚池 迫餐廳交保護費,姚岳宏/報導,自由時報,2017/11/14
- 竹東三環幫大哥收保護費 遭北市萬華警逮,陳鴻偉/報導,中國時報,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