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海音院或上音,音乐界称上海院),前身为建于1927年11月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位於中國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现任院长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
上海音乐学院 | |
---|---|
校训 | 和毅庄诚 |
创办时间 | 1927年 |
学校标识码 | 4131010278 |
学校类型 | 公立 |
党委书记 | 裴小倩 |
校长 | 廖昌永 |
职工人數 | 528 |
学生人數 | 2440 |
校址 | 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 31.1714°N 121.3222°E |
隶属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網站 | 官方网站 |
历史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是由蔡元培和萧友梅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陶爾斐斯路创建的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改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1年改名国立上海音乐院;1945年改名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50年改名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改為現名上海音乐学院。[1]
成立
萧友梅在1920年就曾向北洋政府建议建立专门研究音乐的高等学府,但没有被政府采纳。1927年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蕭友梅籌建了國立音樂院,任教务主任,校长则为蔡元培[1]。音樂院改組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后,萧友梅正式擔任校長。他最初的办学计划是每年招生50人、经费每月3000,以后逐年增加。此计划虽得政府批准,但他还需要的6万元开办费、校舍建筑费只得到空头支票。他只好租用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56号办学,后来屡次因无法按时交纳房租而迁移校址。中华民国政府的开办费始终没有发下来,每月费用前后还拖欠了92500元。他曾在社会上募捐,得到10950元。[2]
1929年夏学校发生学潮。当时学校在暑假加收住宿、水电、练琴费等共计八元。而此时南京政府的《专科学校组织法》使得國立音樂院降格为音乐专科学校,师生之中有不满情绪,因此前往南京请愿。参加者包括洪潘、蒋风之、陈振铎、冼星海等,其中洪潘甚至要求开除萧友梅。这导致学校锁琴房、断水电,闹事的学生(包括冼星海和陈振铎)和老师停发录取、录用通知书。这最终使得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29年7月25日下令国立音乐院临时停办并成立改组委员会。萧友梅也因此在当月辞职,不过又在8月19日得到复聘。[3]
学科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立博士点的音乐学院;2002年陆续创办艺术管理和音乐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达到重点本科线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并且开始兴办普及音乐教学院校,尝试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2004年首批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术成就
上海音乐学院在音乐理论、作曲(著名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交响曲《长征》均出自该校师生之手)、美声等专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民乐表演专业的影响力不及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整体教学体系和风格以及研究方向基本传承欧美体系,受俄国和德国音乐体系影响甚大。
历任院长
著名教授
校友
- 贺绿汀
- 周小燕
- 斯義桂
- 施鴻鄂
- 廖昌永
- 常石磊
- 钱仁康
- 钱苑
- 邱曙苇
- 汤沐海
- 何训田
- 瞿小松
- 余隆
- 杨立青
- 杨召南
- 萧友梅
- 丁善德
- 王西麟
- 陈佳峰
- 唐韵
- 黄蒙拉
- 黄英
- 劉芳
- 沈洋
- 孙颖迪
- 王健
- 周懿
- 陳培勳
- 周云瑞
- 閻惠昌
- 余笛
- 扎西頓珠
- 熊梓淇 ( SpeXial 成員 )
- 陈学冬
- 彭心晨
- 陳浩德
- 蔡程昱
- 方書劍
- 龔子棋
- 徐均朔
- 戴宸
- 王敏輝
- 周可人
- 周繼琛
- 周洁琼 ( I.O.I 和 RPRISTIN 成员 )
- 赵磊 ( X玖少年团 和 R1SE 成员 )
- 胡梦周(CORSAK)
- 顧易
- 劉赤城
- 成公亮
- 林友仁
- 龔一
- 項斯華
- 王昌元
- 陈致逸(曾任米哈游所属音乐工作室HOYO-MIX全职音乐制作人和《原神》音乐制作总监)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上海音乐学院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