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主堂 (上海)

救主堂中国上海历史上的一座重要教堂,由美国圣公会差会开辟,包括先后在三个相距甚远的地点建造的三座教堂。

第一座救主堂位于外虹桥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建成于1853年,这是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建立的第二座教堂(第一座教堂位于县城内虹桥,即后来石皮弄天恩堂的前身)。1845年文惠廉主教来到上海后,除了在县城内进行布道外,亦选中位于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英租界以北的虹口作为传教基地。1848年,他向上海道台要求租借这块土地开辟美国居留地,得到准许。他在这里永租了52亩土地,建造了传教士宿舍,带有一个布道房间。于1853年建成救主堂,南临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东临文监师路(塘沽路),欧洲乡村教堂式样,可容500人。

1864年文惠廉去世后,开始由中国籍牧师主持救主堂,第一任中国牧师是黄光彩,后来的著名牧师包括颜永京等人。不过经费仍由美国差会资助。

1905年,上海发生反美运动。在此背景下,1906年10月1日,在朱葆元牧师的带领下,救主堂成为上海第一个实现自养的圣公会教堂。民国建立以后,该堂信徒增多,于是计划兴建新教堂。

第二座救主堂位于虹口北部越界筑路区的狄思威路、天同路口(今溧阳路、天水路口),兴建于1915年,到1918年10月1日完工,建筑及各种设备的费用,均来自中国信徒捐款。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建筑,飞檐翘角。并附设昌世中学。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救主堂受到损坏。随后得到修复,1934年在此召开美国圣公会来华传教一百周年纪念大会。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地处虹口战区的救主堂被战火彻底夷为平地。此处后来没有恢复,而是演变为一片贫民窟。

第三座救主堂位于法租界西部的赵主教路71号(今五原路),兴建于孤岛时期。工程开始于1939年,到1941年落成,可容500余人。

[1]

1958年,在献堂献庙高潮中,救主堂被保留作为徐汇区的2座联合礼拜场所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救主堂关闭[2]。文革结束后,1982年救主堂产权归还教会,但是因房屋破损严重,在1989年被拆除,原址改建为华东神学院。

参考文献

  1. .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2. .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