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是任何以特定專業活動謀生的人。該術語還描述了教育和培訓標準,這些標準使該行業的成員具備在該行業中發揮特定作用所需的特定知識和技能。此外,大多數專業人士都遵守嚴格的行為準則,承擔著嚴格的倫理道德義務[1] 特定領域的專業實踐和道德標准通常通過廣泛認可的專業協會(例如 IEEE)達成一致和維護。[2] “專業”的一些定義將此術語限制為服務於公共利益[3]和社會總體利益的某些重要方面的那些職業。[4][5]

描繪雅各布·富格爾(Jacob Fugger)與其會計師 Matthäus Schwarz 的油畫,繪成於約1517年。

在某些文化中,該術語被用作描述特定社會階層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人,他們享有相當大的工作自主權,並且通常從事創造性和智力挑戰性的工作。[6][7][8][9]

理論

儘管專業培訓在意識形態上似乎是中立的,但它可能偏向於具有較高階級背景和正規教育的人。在2000年出版的《紀律嚴明:對受薪專業人士和塑造他們生活的靈魂打擊系統的批判性觀察》(英語原名:Disciplined Minds: A Critical Look at Salaried Professionals and the Soul-Battering System that Shapes Their Lives)一書中,作者表示,與非專業人士相比,合格的專業人士在他們的觀點和習慣方面缺乏創造力和多樣性,他將其歸因於伴隨專業培訓過程的微妙灌輸和過濾。他的證據是定性和定量的,包括專業考試、行業統計以及受訓人員和專業人士的個人賬戶。[10]

一個關鍵的理論爭議源於對成熟職業(例如律師醫生會計師精算師建築師土木工程師測量師)遵守嚴格行為準則的觀察。因此,一些人認為,這些通過廣泛認可的專業協會達成一致和維護的行為準則是構成任何職業的關鍵要素。[11] 其他人則認為,嚴格的行為準則和維護這些準則的專業協會僅僅是“成功”專業化的結果,而不是專業(主義)定義的內在要素;這意味著職業源於共同目標(與“更大的利益”相關)、知識體系、行動和決策方面的實際行為以及社會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之間的一致性。[12]

詞源

「professional」(英語「專業」對應詞彙)的詞源和歷史意義來自中古英語,來自形容詞 profes,意指已經宣誓了自己的誓言,又來自盎格魯-諾曼語,又來自晚期拉丁語詞彙 professus,又來自拉丁語詞彙 profitēri 的過去分詞,意指宣稱精通及公開承認等,又來自 pro-(意指事先) + fatēri(意指承認);在其他意義上,來自拉丁語 professus,過去分詞。因此,隨著人們在他們的貿易中變得越來越專業,他們開始向他人“證明”他們的技能,並“發誓”按照已知的最高標准進行他們的貿易。憑藉維護的聲譽,具有特定行業的社會可信賴的工人被認為是專業人士。從 1800 年代後期到 1950 年代,“職業”一詞的使用有所下降,而“專業”一詞在 1900 年至 2010 年間越來越受歡迎。[13][14]美式英語中,“專業”一詞的流行始於 20 世紀初[15],而在英式英語中,它始於 1930 年代,並在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增長最快。[16]

宗教界的定義

一般來說,對相關有深入了解的聖職人員,或是受戒條年資較高都會被視為專業人士,並在該宗教領域上擁有一定的權威性及代表性。在宗教領域上通常被尊稱為長老使徒等等

學術界的定義

中華民國定義的專業人員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專業人員的分類

权威性

專業人士通常需要通过具有一定水準的資歷質素印證,使人们愿意向其咨询,尤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事務、資訊科技、食物生产、生技研發、醫疗保健、财務管理、风险投资、集團经营及升学深造等方面。

相關

參看

参考文献

  1. Postema, Gerald J. . N.Y.U. L. Rev. 1980, 55 [March 26, 2016].
  2. . IEEE.ORG. IEEE.ORG. [March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5).
  3. Harvey, L.; Mason, S.; Ward, R. . Birmingham: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Project. 1995. ISBN 1-85920-108-3.
  4. Sullivan, William M. (2nd ed. 2005). Work and Integrity: The Crisis and Promise of Professionalism in America. Jossey Bass.
  5. Gardner, Howard and Shulman, Lee S., The Professions in America Today: Crucial but Fragile. Daedalus, Summer 2005. (pgs. 13–14)
  6. Gilbert, D. (1998). The American class structure: In an age of growing inequality. Belmont, CA: Wadsworth Press.
  7. Beeghley, L. (2004).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oston: Allyn & Bacon.
  8. Eichar, D. (1989). Occupation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in America.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ISBN 978-0-313-26111-4
  9. Ehrenreich, B. (1989). Fear of falling: The inner life of the middle class.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0. Schmidt, J. (2000). Disciplined Minds – A Critical Look at Salaried Professionals and the Soul-Battering System that Shapes their Lives. Rowman & Littlefield, pp.293.
  11. Barker, Richard.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 1, 2010, (July–August 2010) [October 1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hbr.org.
  12.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8 January 2016 [October 16, 2019]. ISBN 978-0-19-8737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13. . merriam-webster.com. Merriam Webster. 2015 [26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14. . books.google.com/ngrams. 2018 [14 November 2018].
  15. . books.google.com/ngrams. 2018 [14 November 2018].
  16. . books.google.com/ngrams. 2018 [14 November 20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