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英語:,縮寫為TANSTAAFL,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經濟學諺語,指不存在不付出成本而获得的利益,由於資源的稀缺性,表面上免費的資源與服務,往往会通过其他方式收费或承擔成本,或是由他人承擔此項成本,包括隱藏成本及外部成本。此外,英語原文亦有將「ain't」替換作「is」的多個變體,簡作TINSTAAFL或TNSTAAFL。
例如購物商場的免費停車,實際上是將停車場的成本,內含於的售價中,而消費者不論有無使用停車的服務,都需要負擔此種成本
由來
「免費午餐」的概念起源於1870年代的一些美國酒吧,它們以「免費午餐」作招徠吸引顧客,但附帶條件是:顧客必須購買至少一杯酒類飲品飲用。雖然它們提供的「免費午餐」的價值比一杯酒的價值為高,但由於絕大多數顧客每次惠顧都會購買多杯酒飲用,所以酒吧依然能夠收回其成本[1]。
1975年,以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的美國經濟學家引用科幻小說《怒月》,出版了一本名為《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的著作,使「免費午餐」的概念更廣為人知[2]。
現實的免費午餐
美國政府有為在學學生提供免費的午餐,以確保不同收入家庭的兒童皆可得到充足營養,芬蘭、印度、台灣部分縣市也有免費學校午餐的制度實施。此類免費午餐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免費午餐,因為此免費午餐仍然有成本,由政府編預算支付,最後由全體公民以納稅或通貨膨脹承擔。
終極的免費午餐
物理學家霍金在其著作《時間簡史》轉述另一位物理學家阿蘭·古斯(Alan Guth)所言,認為宇宙本身的存在不需由人提供原因,是「終極的免費午餐(ultimate free lunch)」。
但他的論點只是在說大自然的存在並不需要以人類為條件,並不是說人類可以在不承擔成本的情況下獲得免費午餐
参见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成本外部化
- 後稀缺
參考資料
- "Free Lunch in the South.",《紐約時報》,1875年2月20日,第4頁
- Safire, William "On Language; Words Left Out in the Co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紐約時報》,1993年2月1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