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餐廳
世界之窗餐廳(英語:),是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下城的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北塔(一號樓)頂層(第106層和第107層)的集餐飲、會議和娛樂的複合式餐廳[1]。其主設施包括主餐廳、廣藍餐廳[1](Wild Blue、1999年之前稱為空中地窖)、地球上最偉大的酒吧(The Greatest Bar on Earth)[1][2]、位於106樓的葡萄酒學校、用於私人活動的會議室和宴會廳等設施。[3][4]
世界之窗餐廳 | |
---|---|
概要 | |
类型 | 餐馆 |
国家/地区 | 美國 |
行政区 | 紐約市 |
地址 | 世界貿易中心北塔107樓 |
坐标 | 40°42′44″N 74°0′47″W |
10048 | |
开业日期 | April 19, 1976年 |
关闭日期 | 2001年9月11日 (詳見九一一襲擊事件) |
主厨 | 邁克爾·羅蒙納哥 |
营业 | |
座位数 | 240 |
建筑风格 | 现代主义建筑 |
其他 | |
网站 | windowsontheworld.com (archived) |
位置图 | |
世界之窗由餐廳經營者喬·鮑姆開創,最初由華倫·普拉納負責室內設計,共佔據北塔50,000平方英尺(4,600平方米)的空間。此外,一家名為跳傘餐廳的自助餐廳位於北塔第44層,擁有180個座位,同由世界之窗餐廳所經營。
餐廳最初於1976年4月19日開業,然而在2001年9月11日的襲擊中被摧毀[5][6]。在襲擊當天,所有在餐廳工作的人員都遇難,因為飛機撞擊導致92樓以上的所有逃生通道被切斷。[7]
經營
世界之窗的餐廳面向北和東,供客人欣賞曼哈頓的天際線。餐廳有著嚴格的服裝規定,要求男士身穿夾克,為方便客人,餐廳則提供借用夾克的服務[8]。餐廳內的餐具、地毯、照明裝置、選單和通訊設備均由米爾頓·格拉瑟設計。[9][10][11]
更私密的小餐廳「廣藍」(Wild Blue)位於主餐廳的南側,該設施原為名叫「空中酒窖」(Cellar in the Sky)的空間,只能容納60人[12],酒吧則沿著北塔南側和東側延伸,從酒吧透過落地窗可以欣賞曼哈頓南端的景色,包括哈德遜河和東河的交匯處,以及自由州立公園、艾利斯島、史泰登岛和韋拉札諾海峽大橋。餐廳的廚房、公用空間和會議中心位於106樓。
1993年發生爆炸事件後,世界之窗關閉。在爆炸事件中,員工維爾弗雷多·梅爾卡多在大樓地下車庫檢查貨物時喪生,並損壞了餐廳的接待區、儲藏室和停車位。[13]1994年5月12日,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宣布喬·鮑姆和邁克爾·懷特曼公司在世界之窗的前營運商Inhilco放棄租約後,贏得了經營餐廳的合約[14],經過耗資2500萬美元的翻修,餐廳於1996年6月26日重新開放。[15][16]
2000年是世界之窗最後一年的營運,其收入達3700萬美元,成為美國使它成為美國周轉量最高的餐廳。[17]世界之窗的行政主廚包括來自法式餐廳肉湯朱利安的菲利普·福雷特 (Philippe Feret),最後一位主廚是邁克爾·羅蒙納哥。
九一一襲擊事件
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中,世界之窗所在的北塔倒塌,餐廳被摧毀。那天早晨,餐廳人員正在準備早餐以及風險水域金融科技大會會場的佈置,埃及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塔和其他四名基地組織劫機者挾持了美國航空11號班機,撞擊了飛往北塔93樓和99樓之間區域導致建築倒塌。在這場攻擊中,餐廳內的所有人都遇難,因為所有逃生通道(包括從撞擊區通往下方的樓梯間和電梯)都受到鋼鐵結構崩壞的影響而被切斷。北塔撞擊區以上樓層的人沒有任何逃離的辦法,導致受困在世界之窗內的受害者,最後被認為因吸入煙霧、從餐廳跳下墜落或在倒塌中喪生,至少有五名靠窗的人被目擊從餐廳跳下或墜落身亡。[18]
當天餐廳內共有72名員工,包括助理總經理克莉斯汀·安妮·奧倫德(Christine Olender),他絕望地向港務局警方打電話,代表餐廳的最後通訊。[19]此外,還有16名精闢媒體、風險水域員工和76名其他客人/承包商參加了會議[20]。在場的還有港務局執行董事尼爾·萊文,他當時正在享用早餐。最後離開餐廳的人則包括邁克爾·內斯特、利茲·湯普森、杰弗裡·沃頓和理查·蒂爾尼,他們於當天上午8點44分共乘一部電梯下樓,並因而幸運地倖存了下來。[21]
世界貿易中心的出租人拉里·希尔弗斯坦定期在世界之窗舉行早餐會,此次的會議也是他自7月24日與港務局簽訂租約以來,在雙塔第一次舉辦的會議。然而,他的妻子在當天早上堅持要求他去看皮膚科醫生,而得以避免受到襲擊波及的下場。[22]
評價
在其最後一次營運之前,世界之窗餐廳獲得褒貶參半的評價。《紐約時報》的美食評論家魯思·賴希爾在1996年12月表示:「沒有人會特意去世界之窗用餐,但即使是最挑剔的美食家,現在也可以在紐約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享用美食而感到滿足。」並給了餐廳兩顆星,而非代表「優秀」(三星)或「非凡」(四星)。[23]
在2009年的書籍《食慾》中,威廉·格萊姆斯寫道:「在世界之窗,紐約就是主菜。」[24],2014年,Eater.com的瑞安·薩頓將現在已毀的餐廳的美食與一號大樓觀景台進行了比較。並稱「世界之窗的存在,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觀眾式用餐,因為這家餐廳本身就是一個旅遊目的地,而不是它所在的重要機構的懶散副產品。」[25]
文化影響和遺產
九一一襲擊事件後不久,希望之窗家庭救濟基金會成立,該基金會旨在為世貿中心遇難的餐飲行業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務。世界之窗的行政總廚邁克爾·羅蒙納哥和業主兼經營者大衛·埃米爾是該基金的創始人之一。
一張在九一一襲擊事件期間所拍攝,名為《墜落的人》的照片中,有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頭朝下墜。儘管因識別困難導致男子的身份未經官方證實但據信他是約翰·布賴利,餐廳的一名音訊工程師。約翰也是阿列克斯·布萊利的弟弟,他是村民樂團的原始成員之一。[26]
2005年3月30日,法國小說家費德里克·貝格岱出版了以九一一襲擊事件為背景的小說《世界之窗》,聚焦與兩個分別七歲和九歲的兄弟,他們的父親在餐廳裡的經歷,小說從上午8時29分開始(就在飛機撞擊大樓之前),並講述了接下來每一分鐘的事件,直到上午10時30分大樓倒塌後的情況。2012年出版的肯尼斯·沃馬克小說《世界盡頭的餐廳》中,則虛構再現了襲擊當天上午在,世界之窗的員工和訪客的生活。
2006年1月4日,一些前《世界之窗》員工在曼哈頓開設了合作餐廳「色彩」(Colors),以向他們的同事致敬,該餐廳的餐單反映了世界之窗員工的多樣性。目前,原始的餐廳已關閉,但其創始人的繖形組織——聯合餐廳機會中心則繼續執行其使命,包括在紐約和其他城市開設「色彩」餐廳。
世界之窗原計劃在新的世界貿易中心頂樓重新開放,但由於成本擔憂和其他專案支援困難,於2011年3月7日取消了這項計劃。[27]取而代之的是觀景台設有名為ONE Dine、ONE Mix和ONE Café的小型餐廳。
參考來源
- . 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 [January 12,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9, 2001).
- Morabito, Greg. . Eater NY. New York City. 11 September 2013 [26 February 2022] (美国英语).
- Grimes, William. .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9, 2001 [September 18, 2017].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7, 2008) (美国英语).
- Roston, Tom. . New York City: Abrams Books. 2019 [18 July 2022]. ISBN 978-1-4197-3799-2 (美国英语).
- . New York Times. April 16, 1976 [October 15, 2009].
-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Magazine. 15 July 1996: 42–47 [1 January 2022] (美国英语).
- .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9, 2001 [May 18, 2018].
- Chong, Ping. .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 2004: 143. ISBN 9781559362290.
- . miltonglaser.com. New York City. [18 July 2022] (美国英语).
- . miltonglaser.com. New York City. [18 July 2022] (美国英语).
- . New York City: SVA Archives. 25 January 2014 [18 July 2022] (美国英语).
- Siano, Joseph. .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23 June 1996: 3 [1 January 2022] (美国英语).
- Fabricant, Florence. .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22 September 1993: 10 [26 February 2022] (美国英语).
- Miller, Bryan. .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13 May 1994: 3 [26 February 2022] (美国英语).
- Roca, John. . Getty Images. New York City. 26 June 1996 [1 January 2022] (美国英语).
- .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9, 1996 [May 18, 2018].
- The Wine News Magazine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2-20.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PDF). 2005.
- . USA Today. 2003-08-28 [June 26,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3, 2012).
- .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2, 2002).
- . The Guardian (London). August 18, 2002 [September 17, 2015].
- . New York Observer. [April 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 2013).
- Reichl, Ruth. . The New York Times. 1997-12-31 [2018-02-22].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 Grimes, William.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9-10-13: 281. ISBN 978-1-42999-027-1 (英语).
- Sutton, Ryan. . Eater NY. 2015-06-30 [2024-02-27] (英语).
- Singer, Henry; Lipton, Eric; Guibert, Iliana, , Darlow Smithson Productions, 2006-03-16 [2024-02-27]
- Feiden, Douglas. . New York Daily News. 2011-03-07 [2024-02-27]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