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派 (國際關係)

中國學派,在美國的國際關係理論之外,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概述

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國際關係領域快速發展。1991年,羅勃茲在北京的研討會中將英國學派介紹至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為中國自身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提供借鏡。[1]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學者嘗試建立別具特色、非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2][3],如趙汀陽秦亞青閻學通等。

趙汀陽,援引儒家世界觀,再造天下體系理論。[4] 他融合儒家世界觀及後人類理論,將非人類的次系統亦納入國際關係領域的範疇,試圖突破國際關係中的實證主義典範。[4][5] 2004年後,秦亞青便致力建構在地化經驗的國際關係理論,融合溫特社會建構主義、傑克遜()和尼克森的過程關係主義,以及黃光國的儒學關係主義[6] 等學說,建構成「過程建構主義」(英語:)。[4] 秦亞青的過程建構主義,將「關係」作為在國際關係「過程」中發揮的要素,形構行為體的行為與國際體系結構。[7]

參見

參考資料

註腳

  1. . passport.weibo.com.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1).
  2. 黃恩浩、陳仲志. 國際關係研究中「英國學派」典範及其對建構「中國學派」之啟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1期. 2010-1
  3. 廖文義. (PDF). 復興崗學報. 2009-04-06, (93): 179-200.
  4. 林婉萍、陳慶昌. (PDF). 歐亞研究. 2020, (10) [2021-1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24).
  5. 赵汀阳. . www.sohu.com. [2021-10-11].
  6. 黃, 光國.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 ISBN 9789860021400.
  7. 秦亚青. . www.1xuezhe.exuezhe.com.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1).

延伸閱讀

  • 阎学通.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 趙汀陽. .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 秦亞青.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