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
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學名:),Van Denburgh於1912年命名。分佈於台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1]
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科: | 石龍子科 Scincidae |
属: | 石龍子屬 Plestiodon |
种: | 中国石龙子 P. chinensis |
亚种: | 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 P. c. formosensis |
三名法 | |
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
描述
體長最大約13公分,全長可達33 公分。鱗片無稜脊,外表光滑。其幼體與成體體色不同,幼體體背黑色,且背部有數條斑駁的金色縱帶,兩側的身體則綴有許多白色或黃白色的斑點,體腹部為淺褐色或乳白色,尾部的中後段有著些微的藍色。[2][3]
體色會隨著成長改變,幼時具有的金色縱帶、白黃色斑點以及尾部的藍色調會逐漸消失。成體體背轉為深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邊緣為黑色,頭部兩側及耳孔處常具橘紅色。[3]
棲地
為臺灣特有亞種,廣泛分布於臺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及平地草叢,也能在住家房屋附近發現。[2]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