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中学(义顺)

中正中学(义顺)英語:,簡稱CCHY)是新加坡北部一所混合中学。

中正中学 (义顺)
Zhōngzhèng Zhòngxué (Yìshùn)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Yishun)
Sekolah Tinggi Chung Cheng (Yishun)
地址 新加坡义顺61街11号
经纬度1.418900°N 103.837610°E / 1.418900; 103.837610
类型男女同校
隶属南洋初级学院
中正中学 (总校)[1]
创办日期1939年(1947年建立分校校舍)
学校编号7105
校長谢国豪先生
班制单班制
校訓好学力行[2]
校色 白色   红色 
学校网址chungchenghighyishun.moe.edu.sg

发展历史

中正中学(义顺)的前身为中正中学(分校),于1947年从中正中学分割成立。 

中正中学(分校)成立

1945年随着战后复课的中正中学开始招收女生,学生人数显着增加,位于里峇峇利金炎路的校舍变得越来越拥挤。 在1947年八月,中正校委会主席林世万于月眠路购入土地增建校园,并将中正中学行政部移至新地点,更名为中正中学(总校),而原来位于金炎路的院校则更名为中正中学(分校)。[3]

沦为共产党温床

1950年代的中正中学总校兼分校与其他华校均为左翼派共产党思想的温床,尤其以中正中学两校为大本营。[4] 这一动乱时期的反殖爱国华校学生运动,主要围绕在支持工运事件的政治活动上。[5] 中正校园因为地点及学生背景关系,成为许多学生领导的反殖民或共产运动及暴乱的代表性聚集地。[6]

五一三事件

1954年5月13日,新加坡爆发华校生暴乱,反对殖民政府的国民服役法令。1954年英国联邦殖民政府的国民服役法令,在表面上,是殖民政府要求国民承担国民义务的法令。然而该国民服役法令,在实质上,可以看成是殖民政府的一条管治华校中学生的一项法令。从广义上来看,这也是殖民政府介入打压华社,与华文教育体系。[7]2500名男女学生聚集中正中学并拒绝离开,与民警发生冲突。该事件造成至少24人受伤,50人遭逮捕,其中7人被提控扰乱司法程序。[8][9]

福利巴士工潮

1955年的福利巴士工潮涉及大量学生公运领袖,涉及的华校包括南洋华侨中学及中正总校兼分校。事件起因为巴士工友的福利的争取过程中出现严重分歧,造成巴士工友罢工。1955年5月12日,镇暴警察以强硬的手段执行清场任务,水枪造成对罢工人群的伤害引起社会公愤。是局势升温。当日下午4时,20辆罗厘载着中正与华中学生相继抵达福利巴士车厂,以响应次日,即13日的大罢工。因此,工人,学生和大批同情者开始汇聚在亚历山大和中峇鲁一带。作为回应,警方开始在全岛各个交通要点设立检查站,封锁街道,试图阻止人潮来往与汇集。警方也在福利巴士车厂周围设立封锁线,包围近2500名学生与罢工工友的人群。晚上7时,警方增派60名以凶狠著称的职业辜加警察助阵,并以催泪弹与开枪射击来驱散人群。警民冲突局势突然之间急速恶化。入夜时分,新加坡社会对警方暴力给于强力反击,演变为全岛大动乱。警察继续以催泪弹与开枪射击驱赶聚集的人群。人群则以摧毁交通灯与焚烧汽车泄愤。警方立即宣布宵禁。蔓延全岛的冲突事件,一直持续直到隔日的清晨才逐渐平静下来。[10]

该夜的全岛性暴乱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8人受重伤。死者包括一名16岁的中学生张伦全,2名警察和1名美联社的记者。[11]

5月13日,政府下令关闭三所华文中学:中正总校,中正分校和华侨中学。同日,全市巴士工友再次罢工,学生再次聚集校园。[12] 5月14日,马绍尔宣布福利巴士工潮的有关各造已达成协议停止对峙。协议条文包括:解散右翼的福利巴士职工,员工可自由加入本身选择的工会,所有被解雇的员工可以复职,其他的待遇细节则由仲裁者从中协调。新加坡的局势于5月16日才恢复正常。[12]

1956年新加坡华文中学暴动

1956年10月26日的华文中学学生暴动,为新加坡1950年代历史中最严重,涉及地区最广的暴动之一,事件造成全岛实施宵禁,军警全面出动,整个殖民地区进入紧急状态。[13]

事件涉及华侨中学和中正总校兼分校的俞6000名学生。事缘1956年9月以林有福为首的联邦政府下令关闭亲共的妇女联合会和铜锣合唱团,逮捕六名左翼工会领袖、教师及学生。1956年10月10日,3000名华侨中学及中正中学两校的学生聚集校园抗议。10月25日入夜时分,已有4000名群众聚集支持学生罢课骚乱于晚间8时45分于华中和中正校园外同时爆发。整个暴动持续了72小时,13人死,127人轻重伤,1033人被捕。据公众联络官汤逊报告,直至26日下午4时30分,30辆汽车被焚毁。[14][15][16][17]

二度搬迁

1969年五月,中正中学(分校)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和新加坡福建会馆同意以现有地皮换取毗邻光华学校的教学设施. 因此,中正中学(分校)搬迁至339基里玛的路,而原来的校舍成为了完成扩展的南侨女子中学校校园的一部分。[18]

1981年,教育部的统一语文源流下,学校开始转换成英语教学。 在1990年代末,由于无法在60英里的地皮上加以扩建,学校选择搬迁。[19][3]

2003年和2005年期间,中正中学(分校)在两个校区,基里玛路和三巴旺的临时校舍授课。学校在两个校区协调活动,以确保学校在搬迁期间的精神和传统将保持不变。[20] 中正中学(分校)于2005年一月迁至现址义顺61街11号,并正式易名为中正中学(义顺)。[20]

校领导

校长[21]
校长 任期开始 任期结束 备注(上述校史整理排列)
1 庄竹林博士 1939 1957 创校者、抗日战争、招收女学生、反殖爱国华校学生运动、

五一三事件、福利巴士工潮、1956年华文中学暴动

2 高沛泽先生 1957 1960
3 许钟腾先生 1961 1970 校址搬迁至339基里玛的路
4 庄为琅女士 1970 1978
5 蔡汉章先生 1979 1994 学校改制为英语教学
6 王建春先生 1994 1999
7 叶维隆先生 1999 2006 校址搬迁至现址义顺61街11号,易名为中正中学(义顺)
8 王国华先生 2006 2012
9 叶天泉先生 2012 2018
10 陈毅刚先生 2018 2021
11 谢国豪先生 2021 现任
副校长[21]
副校长 任期 备注
1 Lim Meng Wei 先生 2006
2 苏德望先生 2007—2010
3 叶天泉先生 2010—2012 2012年升任校长
4 杨丽萍女士 2011—现任 现第一副校长
5 谢锦辉先生 2012—2016
6 陈淑凤女士 2017—2020
7 张福勇先生 2018—现任 现第二副校长
8 张永福先生 2020—现任 现行政副校长

校歌

中正中学校歌由前中正中学董事会成员庄右铭于1940年代作词[22],作曲人则为曾在中正任教的施育艺[23]

校歌(中文原词) (英文翻译)
曰吾中正 至大至刚
矗立星洲 巍巍昂昂
华夏声教 广披炎荒
欧印文明 他山之长
好学力行 知耻是倡
日新月异 不息自强
止於至善 万国同光
大哉中正 悠久无疆

Overlooking the eastern shore of Singapore,
Gallantly stands the magnificent Chung Cheng of ours.
Spreading far and wide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s,
Enriching it with the best of all great civilizations,
By this, we fulfil our mission.
With enthusiasm and perseverance we strive
To achieve moral virtues and excellence.
With new knowledge and wisdom we seek
To constantly reinforce our confidence.
To be the best we can be,
Our success and glory we share
With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To eternity we perpetuate
The aspirations of our magnificent Chung Cheng,
Far beyond all boundaries.

对外校关系

附属院校

中正中学(义顺)为中正中学(总校)的附属院校。两所学校都是南洋初级学院的附属院校。[24]

中正中学(义顺)虽于1947年创校,但该校遵循前中正中学正校(即直至1947年的中正中学)的创办日期,协同中正总校将创校日期与定为1939年。[25]

姐妹学校

为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学、文化和艺术的理解,中正中学(义顺)分别与以下海外院校结为姐妹学校并定期举办跨校交流、互访活动[26]

参考文献

  1. . Chung Cheng High School(Main). Chung Cheng High School(Main). [19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2. .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Yishun).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Yishun). [19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
  3. . eresources.nlb.gov.sg. [3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4. Lee, Ting Hui. . South Seas Society. 1996.
  5. . eresources.nlb.gov.sg.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6. Lee, Edwin. . SGP: Singapore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8. ISBN 9789812307965.
  7. . www.sginsight.com.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英语).
  8. Quee, Tan Jing; Tan Kok Chiang & Lysa Hong. .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re (SIRD). 2011.
  9. migration. . The Straits Times. 2014-07-10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英语).
  10. . www.sginsight.com.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英语).
  11. . navalants.blogspot.sg.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12. 陈, 加昌. . 新加坡: 玲子传媒私人有限公司. 2015: 85–86. ISBN 9789814671330.
  13. 邱, 新民. . SGP: Sheng you shu ju. 1989.
  14. 陈, 加昌. . SGP: 玲子传媒私人有限公司. 2015: 95–99. ISBN 9789814671330.
  15. . www.sginsight.com.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英语).
  16. Drysdale, J. G. S. . Singapore: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c1984. ISBN 9971650819.
  17. 新加坡档案部. . SGP: Singapore : Information Division, Ministry of Culture. 1984. ISBN 9971750309.
  18. . www.konghwa.moe.edu.sg. [3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9. . www.chungchenghighyishun.moe.edu.sg. [3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20. . www.chungchenghighyishun.moe.edu.sg. [3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2).
  21. . chungchenghighyishun.moe.edu.sg.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22. . 中正中学(义顺).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23. 谢燕燕. (PDF). 校友会会讯. 2012, (2): 31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31).
  24. . chungchenghighyishun.moe.edu.sg.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25. . 联合早报网. 2009-06-19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英语).
  26. . 新加坡中正中学(义顺).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中文).
  27.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2019-04-04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