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惠濟宮
歷史沿革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中洲陳姓先民以草寮祭祀保生大帝和中壇太子。[3]1866年(同治五年)將草寮改建為瓦屋。[4]1935年(昭和十年),廟宇年久失修,遭受風雨浸蝕,廟宇進行重修。[5]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惠濟宮執事長輩倡議成立宋江館組織武丁武陣護衛庄頭,於是在廟外港仔底南建置中洲惠濟宮宋江館作為團練地點。而後到1971年(民國六十年),為增祀觀音佛祖,增建後殿(惠福寺),並一同進行前殿鐘鼓樓增建與前殿神龕改建等工程。三年後完工,於1975年(民國六十四年)舉行三朝慶成祈安清醮。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又因前殿廟頂嚴重漏水,經信徒代表大會決議,將全部廟頂改修為南式剪黏,並將廟宇內外各項相關設施合併全面重修。工程歷時八年,終於在1989年(民國七十八年)完工,形成廟宇現時樣貌,並於同年農曆10月25日舉行三朝慶成祈安清醮。[6]
祭祀神祇[7]
參考資料
- . 自由時報.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0).
-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 336页.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0).
- 相良, 吉哉. .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出版. 1933.
- 土持, 武雄; 親川, 孫太郎; 末永, 猛. . 1926.
- (PDF). 臺灣日日新報. 1936-03-17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01).
- 周, 茂欽. . 臺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