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英文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兩國間的定期高層對話機制,討論包括雙邊、地區和全球的安全與經濟議題[1]。該對話機制是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4月1日在伦敦会晤时一致同意建立的,[2][3]取代原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09年7月27日开幕,次日闭幕。[4]

美国总统奥巴马(右)正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旁听的分别是中国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和国务委员戴秉国(左)

各轮对话

首轮对话

2009年7月27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罗纳德·里根会堂开幕。首轮对话至7月28日。

王岐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与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和提莫西·盖特纳(财政部长)共同主持对话。[5]

双方主持人员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方:

美國 美方: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拉开帷幕

本次对话议程为:

  • 7月27日,在罗纳德·雷根会堂国际贸易中心
    • 上午8:30:与会者“家庭照” 8:30AM
    • 上午9:00至10:00: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
    • 下午1:30:经济主题会议(闭门)
  • 7月28日,在美国财政部
    • 上午9:00:经济主题会议“家庭照”
    • 上午9:15:经济主题会议开幕
    • 下午4:15: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声明
  • 7月28日,中美双方新闻发布会,在艾森豪行政办公楼
    • 下午5:20:美方新闻发布会
    • 下午6:00:中方新闻发布会
    • 晚上7:00:美国财政部长提莫西·盖特纳在华盛顿丽·卡尔顿酒店举行的美中商会和国家委员会美中关系晚宴上发表讲话

战略对话

战略对话(Strategic Track)由戴秉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同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共同主持。

2009年對話後於白宮參訪

经济对话

经济对话(Economic Track)由王岐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提莫西·盖特纳(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共同主持。参加对话的两国人员有:[6]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方:

美國 美方:

第二轮对话

2010年5月24日至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开幕式致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与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7]

双方主持人员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方:

美國 美方:

战略对话

战略对话由戴秉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同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共同主持。

经济对话

经济对话由王岐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同蒂莫西·盖特纳(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财政部长)共同主持。参加对话的两国人员有:[8]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方:

美國 美方:

第三轮对话

2011年5月9日至5月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王岐山(国务院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与奥巴马特别代表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蒂莫西·盖特纳财政部长)共同主持对话。[9]

在对话期间还举行了首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10][11]

双方主持人员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方:

美國 美方:

经济对话

经济对话由王岐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同蒂莫西·盖特纳(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共同主持。

战略对话

战略对话由戴秉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同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共同主持。

其他

在对话期间还举行了首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10][11]

第四轮对话

2012年5月3日至4日举行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戴秉国(国务委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共同主持了战略对话。[12]

第五轮对话

2013年7月10日

第六轮对话

2014年7月9日

第七轮对话

2015年6月23日

第八轮对话

2016年6月6日

参见

參考文獻

  1.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举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亚太日报,2013年7月11日
  2. . 新華網.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3. . 新华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9).
  4. . [200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30).
  5. . 新华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31).
  6. . [201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7. . 新华网. 2010年5月24日 [2010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31日).
  8. (PDF).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04).
  9. . [2011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3日).
  10. . People's Daily Online. [201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5).
  11. . 中国新闻网. 2011-05-09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201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