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镇庙
中镇庙,又称“中镇祠”,为自宋代起历代祭祀五镇之一中镇霍山山神的庙宇,原位于山西省霍州境内的霍山山麓(今属临汾市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距县城25公里。
![](../I/Zhongzhen_Temple_in_Huozhou_Zhi.jpg.webp)
道光五年《直隶霍州志》所载霍山图,左为中镇庙,右为兴唐寺
关于祭祀霍山庙宇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注 1],时称岳庙。隋唐时祀四镇,霍山不在四镇之列,但隋代仍称霍山为冀州镇,并在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唐代则称西北镇,贞观四年(630年)建霍山祠,后因霍山在天宝十年(751年)获封应圣公,故又称应圣公祠,开成二年(873年)重修[注 2],宋代最迟在淳化时已由祀四镇改为祀五镇,并将其改作中镇庙。此后历代屡有兴废,可考的最后一次重修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注 3]。按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时平阳府章廷珪所作《重修中镇庙记》,此时的中镇庙有正殿五间(周围出回廊二十四间)、寝殿三间,并有东西厢房等[注 4]。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在汾阳周边各县开展古建筑调查时,曾路过中镇庙[1],并载于其《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赵城县霍山中镇庙”一节,梁思成称其“庙址既大,高下不齐”,“就形制上看来,恐最早不过元代”,并对其大殿的建筑形制做了简略描述[2]。
1970年,该庙与周边的兴唐寺被一同拆毁,木料用于建设小学,上百通石碑大多被砸碎,用于垫路或砌房基,今原址仅存东配殿三间、一块完整的《大明诏旨》碑(明洪武三年所立)以及散落在院子里的一地残碑[3][4]。
![](../I/Historic_Site_of_Zhongzhen_Temple_2012-09.JPG.webp)
中镇庙残址,2012年9月
参见
- 岳镇海渎祭祀
- 霍山
- 兴唐寺
注释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