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AoS)乃描述左心室通向主動脈的瓣膜口狹窄的現象。可能是由主動脈瓣的結構異常造成,或主動脈瓣的上游或下游解剖結構的異常造成。一般來說,其病情會隨時間愈發加重。一開始,患者可能會發現其運動能力減退。後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心臟衰竭昏厥心絞痛等臨床症狀與體徵。昏厥常發生於患者站立或運動時,心臟衰竭的臨床體徵包括呼吸困難(特別是在平臥、夜晚或運動時),以及外週性水腫。主動脈瓣膜變厚但瓣膜口未變狹窄則稱為主動脈瓣硬化[1]

主動脈瓣狹窄
風溼性心臟病導致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尸检大体病理。圖中央可见主動脈瓣(增厚且融合的主动脉瓣小叶);主动脉已被切除,只剩一圈围绕主动脉瓣的残根。右下方為肺動脈幹。左下方被縱切的動脈則為右冠狀動脈;正右方被縱切的血管則為左主冠狀動脈
症状心绞痛昏厥
类型aortic valve disease[*]aortic disease[*]heart valve stenosis[*]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心脏外科
ICD-11BB70
DiseasesDB844
MedlinePlus000178
eMedicine150638

致病原因包含先天性雙葉性動脈瓣風濕熱。雙葉性動脈瓣的盛行率約為1-2%,而風濕熱則大多影響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先天正常的瓣膜也可能因後天性因素硬化。風險因子與冠狀動脈疾病類似,包含吸菸高血壓膽固醇過高,以及糖尿病等。此外,男性罹患此疾病的風險較高。主動脈瓣通常有三片,位於心室主動脈之間。主動脈瓣狹窄會產生心雜音,可根據超聲心動圖分為輕微、中度,及重度等級別[1]

主動脈瓣狹窄的症狀可用超聲波追蹤。當病情嚴重時,其治療主要採用瓣膜置換術,若病人難以承受開放手術風險,則一般採用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目前市面上的人工瓣膜主要有機械式瓣膜生物性瓣膜兩種,兩種各有其優缺點。另一個侵入性較小的術式——氣球主動脈瓣膜整型術(BAV)只能在幾個月之內對病人有一定益處。手術併發症之一——心臟衰竭可按其他患有輕度至中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的方案治療。病情嚴重患者需避免服用血管張力素I型轉化酶抑制劑硝酸甘油以及一些β受体阻断药[1]。依照患者血壓、硝普鈉脫羥腎上腺素可用於同時患有失代償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2]

主動脈瓣狹窄在已開發國家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3],約影響65歲以上人口中的2%[1]。在2014年,大部分開發中國家的盛行率仍不得而知[4]。對有症狀卻沒有動手術的病人,5年內的死亡率大約為50%,10年內為90%[1]。主動脈瓣狹窄最早在1663年由法國醫生Lazare Rivière所描述[5]

參考文獻

  1. Czarny, MJ; Resar, JR. .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Cardiology. 2014, 8 (Suppl 1): 15–24. PMID 25368539. doi:10.4137/CMC.S15716.
  2. Overgaard, CB; Dzavík, V. . Circulation. 2 September 2008, 118 (10): 1047–56. PMID 18765387.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7.728840.
  3. Manning WJ. . JAMA. October 2013, 310 (14): 1490–7. PMID 24104373. doi:10.1001/jama.2013.279194.
  4. Thaden, JJ; Nkomo, VT; Enriquez-Sarano, M. .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4, 56 (6): 565–71. PMID 24838132. doi:10.1016/j.pcad.2014.02.006.
  5. Leopold JA. .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ugust 2012, 5 (4): 605–14. PMC 3427002可免费查阅. PMID 22896576. doi:10.1161/CIRCINTERVENTIONS.112.97102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