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侖頂福山宮

九份侖頂福山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永慶里的土地祠,為九份金瓜石最大的土地公廟,採小廟外加蓋大廟而成,昔日因金礦而繁華一時。

九份侖頂福山宮
基本
位置 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永慶里崙頂路2號
主神土地公
例祭二月初二、五月廿三、八月十五
地圖

外景

此廟位在九份往三貂嶺古道途中[1],為雙溪與金瓜石、九份間的三岔路口[2],今址為崙頂路2號[3],屬永慶里[4],廟地為台陽公司所有[5]

廟前一座小公園[6],其山櫻花樹是日治時期就栽種[7]。立委李儒聰等人曾於1972年時捐資修繕一堵防風牆,藉此保護廟的櫻花[8]。1996年報導,說廟方最近為種植櫻花,夷平廣場的幾座墳墓,發現其中有清代千總的玉印[9]

廟埕東有一塊可以審視出幾粒金點的礦石,為1969年興建欽賢國中,滾落溪澗中被撿到[10]。廟前還有日治時代的石燈籠,在2001年2月24日時發現有遭破壞的跡象[4]。門聯有「公臨福地千秋享,廟鎮金山萬戶崇」、「福澤恩深憑正德,金生土旺便靈山」對聯[11]

九份侖頂福山宮與石燈籠

沿革

據福山宮管理人林登發表示,此廟建於1798年[註 1],可能是農人所建[11];廟祝賴弘隆則認為,此廟建於光緒年間[12];1972年的紀念碑中則記述,是1848年[註 2],山區發現山金,此廟因此誕生[8]

光緒年間,金瓜石發現金礦,人潮蜂擁而至[10]。1934年至1939年間,因採礦技術進步,金瓜石黃金產量大增,福山宮日夜香火繚繞、車水馬龍,信徒們特地開闢了大門前的廣場,稱之為「土地公坪」[11]。1935年各大礦主發起整修大殿及增建兩側廂房[6],1936年由礦工藍有明等修繕福山宮[2],為陳應彬等人擴建[12],擴建成為三川殿與有天井的大廟[9]。廟方表示,當時金明利礦業公司一直採不到金礦,老闆入廟參拜得到土地公入夢指示重用兩名藍姓雇員後,果真採得金礦致富,因而擴建,成為金瓜石、九份規模最大土地公廟[1]

1996年大修,由在九份市場作芋圓生意的賴罔[註 3]捐贈龍柱[2]

廟內

小廟

該廟為三層的廟中廟[14]。黃金博物館人員解釋,想翻新廟身的信徒在擲筊得不到應允時,會改為原地擴建廟宇,包括九份福山宮、福安宮、金福宮、慶福宮、福興宮都有相同情形,讓廟中廟成為金瓜石、九份地區廟宇一大特色[1]。距離此廟約四百公尺處有類似的廟中廟,當地住戶表示,兩間土地公廟興建年代差不多,曾有信徒為了哪間土地公廟先蓋而爭議,因福山宮的腹地較大加上庭院的櫻花,所以較具名聲[15]

有別於一般廟宇在神龕刻上麒麟、龍鳳、兵馬等圖樣,福山宮神龕以人物呈現,正中間由兩尊仙女扛著「福山宮」廟匾[12]。另外還雕有螃蟹與花朵,螃蟹是橫著走的,花則表示花開富貴,兩者加在一起等於「發橫財」[14]。兩側則有四尊裸女天使,廟祝賴弘隆認為早期參拜者以礦工居多,建造者可能考量礦工喜見女色,才會出現這種罕見設計手法[12]

神龕上靠左的是鎮殿土地公,高兩三尺。中間的那尊資格最古,手拄柺杖,白髯飄胸。神龕後面則是最早的那座小土地廟,裡面擠滿六、七尊石造的小土地公,完全石頭原色。傳說小廟內曾有一尊黃金土地公像,為清朝的三貂堡的林英、林黨搶先到小金瓜露頭開採,因而暴富,為答謝神恩,遂將一礦石雕成神像,供祀於廟裡,後來他們搗毀此神像取金,貧困而死。[10]

祭祀

農曆四月初一,九份居民會請來關渡宮二媽遶境,從九份聖明宮出發,依序經過此廟、墳墓區、基山街、礦坑口、汽車路、輕便路、昇平戲院等,最後回聖明宮[16]

挖礦者將挖金礦視為「土地公錢」[11]、「土地公金仔」[10],因而會先向土地公請示挖掘位置[10][11]。金瓜石慣例在每座金礦口供奉一尊小土地公神像,隨時加以請示[10]。老礦工陳石城表示,當年挖礦時,日本人拜山神、台灣人則拜土地公,每月初二、十六都會燒金紙祭拜,若礦工成功挖到黃金,會把土地公迎回奉祀還願[17]武暖石橋頭福德廟的土地公神像就被請到金瓜石過[18]

九份的土地公廟曾因金礦發達,不下五十座之多,但自始至終仍以侖頂福山宮香火最盛,除了不定期的謝恩之外,農曆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日,居民都會準備牲品前往祭拜[11]。農曆五月二十三日,分香的土地公神像會回來此刈香,管理員吳水龍說因二月初二、八月十五這裡常落雨,所以改在這天舉行,但記者林明峪認為是要錯開分香廟的祭祀日期[10]。1977年報導時,因九份礦業沒落,此廟香火大減,被以記者「門可羅雀」形容[11]。各礦場也都關門停產,礦場分香的土地公因無人可以奉祀又一一被送回,在2002年報導時送回恭奉的神像已超過廿尊以上[6]

註釋

  1. 即清嘉慶三年。
  2. 即清道光二十八年。
  3. 原先賴姓老婦作賣豬肉生意,《悲情城市》紅了之後,各媒體記者紛紛到九份採訪時,她就會煮芋圓招待,意外以「賴阿婆芋圓」打響名氣[13]

參考

  1. 黃靖惠. . 《中國時報》. 2017-04-2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臺灣)).
  2. . 《中國時報 》. 1997-03-11 (中文(臺灣)).
  3. 吳淑君. . 《Upaper》. 2018-03-19 (中文(臺灣)).
  4. 楊迪文. . 《聯合報》. 2001-02-25 (中文(臺灣)).
  5. . 《中國時報》. 1996-03-20 (中文(臺灣)).
  6. 黃俊銘. . 《中國時報》. 2002-04-09 (中文(臺灣)).
  7. 黃俊銘. . 《中國時報》. 2003-03-29 (中文(臺灣)).
  8. 劉清渭. . 《中國時報》. 1996-05-26 (中文(臺灣)).
  9. 劉清渭. . 《中國時報》. 1996-03-20 (中文(臺灣)).
  10. 林明峪. . 《民生報》. 1981-08-20 (中文(臺灣)).
  11. 高泉益. . 《聯合報》. 1977-05-09 (中文(臺灣)).
  12. 楊惠琪. . 《聯合報》. 2004-08-11 (中文(臺灣)).
  13. 王曉鈴. . 《中國時報》. 2007-12-01 (中文(臺灣)).
  14. 王曉鈴. . 《中國時報》. 2013-01-05 (中文(臺灣)).
  15. 徐慈憶. . 《聯合報》. 2003-02-28 (中文(臺灣)).
  16. 王曉鈴. . 《中國時報 》. 2010-05-08 (中文(臺灣)).
  17. 林欣漢. . 《自由時報》. 2015-06-21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0) (中文(臺灣)).
  18. 姜炫煥. . 《聯合報》. 2004-11-26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九份侖頂福山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