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点协议
《二十點協議》(馬來語:;英語:)是北婆羅洲(今沙巴)领袖在英国伦敦谈判结束之后,对于成立马来西亚事宜所提呈的基本诉求文件。这份诉求文件并无透过法律程序在立法议会中通过成为一个法律条文,是一份不具有法律地位的备忘录。[1][2][3][4]
尽管如此,《二十点协议》中的部份条文在《马来西亚协定》附录A文件,即《马来西亚法案》中获得采纳,并後來成為《馬來西亞憲法》的一部份。其他條文則獲口頭接納。
《二十點協議》被一些關注沙巴權益人士所質疑,他們認為该協議需要根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轉變而作出修訂[5]。馬來西亞成立後,一些關注沙巴權益人士批評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違反了《二十點協議》的精神[6],尽管该协议并不具有的法律地位。
背景
根據英國與馬來亞聯合邦所簽的協議,尊重北婆羅洲和砂拉越人民的自決權對成立馬來西亞構成挑戰。
1961年11月23日,英國和馬來亞联合邦政府发布聯合聲明,指作出最後決定前会探悉北婆羅洲和砂拉越人民的意見,成立一個委員會去負責這個任務,並提出建議。
1962年1月,英國政府和馬來亞联合邦政府任命科博德委員會去諮詢北婆羅洲和砂拉越的意見,以得悉當地居民會否支持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的建議。該五人委員會由兩名馬來亞人和三名英國人組成,並由卡梅伦·科博德擔任主席。此外,為了制訂《馬來西亞協定》的詳情,一個跨政府委員會亦成立,由英國的乔治·配第-菲茨莫里斯和馬來亞的敦阿都拉萨擔任委員[7]。
北婆羅洲為了確保在馬來西亞成立時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權利和自治權,於是制訂《二十點協議》,而砂拉越亦制訂类似文件即《十八點協議》。
內容
第五點:聯邦名稱
是“馬來西亞”,而不是“大馬來亞”[9]。
爭議
第七點:退出權力
砂拉越大學的仄尼里博士認為,根據第七點,砂拉越和沙巴沒有權利從聯邦分裂出去[11]。但是,沙巴分離主義組織領袖多丽丝琼斯則認為,條文中使用了「」一詞,而非使用帶有命令含意的「」一詞,顯示這只是一個建議[12]。
根据《马来西亚宪法》第二條規定,马来西亚国会有權變更州的邊界和允許新州加入聯邦,並沒有規定州可以脫離聯邦[13]。但是曾任职于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的學者阿都阿茲巴里表示,该條文亦規定馬來西亞國會具有將州脫離聯邦的最終決定權,如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曾通過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的動議[14]。
根據《1948年煽動法令》,提出任何關於沙巴和砂拉越從馬來西亞獨立的建議均是違法行為[15]。
第十八點:首長名稱
根据《马来西亚协定》第一条,作为英殖民地的北婆罗洲和砂拉越将依据协定及各项附录条文成为沙巴州、砂拉越州,而该协定的附录A文件中定义了“Governor”一词含义为无统治者州属的首长,其中包括了时任沙巴国家元首(Yang di-Pertua Negara in Sabah)。[16]
尽管《马来西亚协定》定义了沙巴为联邦州属,但“沙巴国家元首”一词随着“Governor”这一术语于1963年至1976年依然被写入《马来西亚宪法》内。直到1976年8月27日,《马来西亚宪法》第160条规定废除了“Governor”一词,并以“Yang di-Pertua Negari”即“州元首”取代之。[17][18]结束了“沙巴国家元首”这一称呼,以致沙巴地位和《马来西亚协定》条文中定义为州保持一致。
然而另一边厢,自馬來西亞成立後,砂拉越元首的職銜名稱就是“州元首”[19]。
但是,部份團體認為沙巴和砂拉越應該是國家,兩地的元首亦應被稱為國家元首。他们认为砂拉越和沙巴分別在1963年7月22日和1963年8月31日獨立,而非自治,然後才在1963年9月16日與馬來亞联合邦及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他們認為1963年至1976年間沙巴的元首稱作國家元首便可證明這一點[20][21][22][23]。
但上述说法遭到学者质疑,因为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日)之前,英女王依然是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的合法主权掌握人,直到該天才放弃对上述三自治区的主权和司法管辖权。尽管在同年7月22日和1963年8月31日,由于砂拉越和沙巴当地人透過英女王驻地总督委任而获得自治,产生情感上的独立,但无论在事实上或法律上都不曾取得独立。[24]
參見
- 十八點協議
- 馬來西亞政治
參考資料
- 2016-11-15. . 星洲日报. 201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诗华日报. . 诗华日报. 2016-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诗华日报. . 诗华日报.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诗华日报. . 诗华日报.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Daily Express. 2004-12-21 [201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uman Rights Watch: 33–34, 1991-10 [2010-09-15], ISBN 1-56432-04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Bastin, John Sturgus. .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 ISBN 9783262012165.
- A J Stockwell (编), , B 8, Norwich, UK: TSO (The Stationery Office): 624, 2004 [2012-07-30], ISBN 0-11-2905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Luping, Herman James. (PDF) (学位论文).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at th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61. 1985 [2012-10-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5-16).
- Ram Bahadur Mandal (编), 3, New Delhi: Concept Publishing: 252–254, 1990 [2010-09-15], ISBN 81-7022-2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Malaysia Chronicle. 2014-02-1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Jones, Doris. . Sabah Sarawak Keluar Malaysia (SSKM). 2014-02-1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nn Surin, Jacqueline. . The Nut Graph. 2014-01-15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nbalagan, V. .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14-02-1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urach, G. . The Star (Malaysia). 2014-02-1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维基文库 (英文).
- Blaustein, A.P.; Flanz, G.H. . Oceana Publications. 1971: 298.
- (PDF). Centre for Public Policies Studies. 2006 [2014-09-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8-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hoong Wah, Lang. . The Rocket. 2014-01-15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Rintod, Luke. . Free Malaysia Today. 2011-01-24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Goliu, Percy. . Free Malaysia Today. 2014-09-17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Jones, Doris. . Sabah Sarawak Keluar Malaysia (SSKM). 2012-05-25 [2014-09-24].
- Way, Winston. . Free Malaysia Today. 2014-01-15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蓝中华. . 当今大马. 201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