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式炮戰車
二式炮戰車()是一款日本於二戰期間生產的支援坦克。二式炮戰車屬於一式中战车的一種衍生型號。與納粹德國四號坦克的早期型相似,二式炮戰車裝備了一門短身管的75毫米火炮。實戰中二式炮戰車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爲日軍的中型坦克提供近程火力支援,二是對敵方的反坦克防禦工事進行火力打擊[2]。
二式炮戰車 「ホイ」(Ho-I) | |
---|---|
二式炮戰車 | |
原产地 | 日本 |
生产历史 | |
制造数量 | 31[1]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6.1公噸 |
长度 | 5.73米 |
宽度 | 2.33米 |
高度 | 2.58米 |
操作人数 | 5 |
装甲 | 12–50毫米 |
主武器 | 九九式75毫米火炮 |
副武器 | 1挺7.7毫米九七式機槍 |
发动机 | 三菱百式氣冷 V型12缸柴油機 240匹 |
悬挂 | 貝爾曲柄 |
作战范围 | 100公里 |
速度 | 44公里/小時 |
歷史
二式炮戰車的項目始於1937年。日軍高層在分析中國東北地區的作戰經驗後意識到,一款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裝甲載具能在實戰中能發揮很大作用,因爲這樣的載具能對碉堡等防禦工事進行有效打擊,而當時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低炮口初速度的57毫米坦克炮以及高炮口初速度的47毫米坦克炮都無法對這樣的目標進行有效打擊。爲了讓二式炮戰車能融入當時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日方決定將四一式75毫米山炮裝上九七式中型坦克。1940年,日方以四一式山炮爲基礎,研發出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1942年,日方成功將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裝在了九七式改中型坦克的炮塔上,完成了二式炮戰車的研製[1]。按照設計,二式炮戰車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火力支援[1]。二式炮戰車主要被部署在戰車連隊(團)下的炮戰車中隊(連)中[3]。
作戰記錄
二式炮戰車的生產因爲工業原材料短缺及美軍的戰略轟炸而受阻。只有31輛二式炮戰車通過改造一式中戰車的方式下線[1]。1944年底,三菱重工的東京工廠因爲設備受損無法再進行大規模生產,二式炮戰車也隨之停產。二式炮戰車最初計畫用於本土決戰之中。但日本方面最終選擇在盟軍入侵本土前投降,因此二式炮戰車截至二戰結束也沒有作戰記錄[2][3]。
參考
- Zaloga 2007,第21頁.
- .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 .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4).
參考書目
- Zaloga, Steven J. . Osprey. 2007. ISBN 978-1-8460-3091-8.
外部連結
拓展閱讀
- Foss, Christopher. . Zenith Press. 2003. ISBN 0-7603-1475-6.
- Foss, Christopher. . Crestline. 2003. ISBN 0-7603-1500-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