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成
生平
董葆和父母都是滿族,家族本姓董鄂氏,属镶红旗[1]。其父董魯安,曾參與五四運動,為學生領袖之一,後任教於北京師範與燕京大學。母亲关竞,旧姓瓜尔佳氏[1]。其兄于董易,很早就成為中國共產黨員。
在抗日战争中,董葆和因對中國國民黨統治感到反感,留在北京,組織學生組織“螢火社”支持中國共產黨;後螢火社擴大為海燕社。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董魯安的學生劉仁時任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领导人,派人與董魯安連絡。1942年5月[2],董葆和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進行地下情報活動。1942年秋,董鲁安抵达晋察冀边区。1943年7月,董葆和抵达晋察冀边区。当时,董鲁安为避免侵華日軍方面的避害,曾改名“于力”;故董葆和抵达边区后,便以“于浩成”为名[1]。1944年,于浩成被調往延安受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于浩成回到北京唸書。1947年,于浩成在華北聯大中遭整肅,被指為反黨份子,留黨查看。
1949年,于浩成畢業於華北聯大外國語學院俄文系,之後被派往天津市公安局工作。1950年,他被派往天津監獄,負責清理案件。1956年,參與公安部群眾出版社的創立,任社長、總編輯,曾出版許多著作,其中包括索忍尼辛的作品等。1960年,與公安部同仁一同被派往甘肅清水回族自治縣。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定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在秦城監獄被拘禁三年。1971年,被送到五七幹校,被監督勞改。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中國倡導民主與自由。1980年起,兼任《法学杂志》主编、《法律咨询》杂志社长。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3]
1985年,因撰文批評中國共產黨及中共中央領導人,被迫辭去群眾出版社社長及總編輯職務。1989年六四事件中,因支持抗議學生,被指為參與動亂、支持資產階級自由化,被中國共產黨開除黨籍,並在監獄中拘禁一年半。[4]
1994年至2004年間,受邀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中國憲政研究,旅居美國。2005年,返回北京居住。2008年,參與《零八宪章》的發表。2012年,發現患有白血病,開始進行治療。2015年11月14日凌晨3点50分,因白血病在北京家中逝世。[2]
头衔
著作
- 《新绿书屋笔谈》
- 《鸣春集》
- 《当代杂文选粹——于浩成之卷》
- 《风雨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