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是中国大陆的一所国有公办省属重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校本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旁,另有五华校区、普洱校区和西双版纳校区。为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之一。

云南农业大学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云南农业大学本部西区正门
云南农业大学本部西区正门
校训厚德博学 明理尚农[1]
创办时间1938年
学校标识码4153010676
党委书记黎素梅
校长李永和[2]
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452号(校本部)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滇缅大道2515号(五华校区)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亭路3号、倚象镇帝泊洱大道中段(普洱校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三叶路1号(西双版纳校区)
总面积3803亩
650201
網站http://www.ynau.edu.cn
位置

现状

学校现有本专科学生12200余人,研究生1560余人,留学生110余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48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1人,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7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5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云南省“云岭学者”人才培养工程5人。

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

学校现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6个专业学位类别。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

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5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4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及22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

历史沿革

云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38年,其前身为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学院,迁址至昆明市盘龙区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昆明农林学院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搬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次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后于1980年搬回昆明市盘龙区北郊黑龙潭。[4]

机构组织

党群部门

  • 党委办公室(党委巡察办)
  • 纪委办公室
  • 组织部(党委党校)
  • 统战部
  • 宣传部
  • 职能部门党委
  • 研究生工作部
  • 学生工作部
  • 教师工作部
  • 武装部
  • 老干部工作部
  • 校工会(云南农业大学妇女联合会)
  • 校团委

行政部门

  • 校长办公室(院士办公室)
  • 纪检处
  • 审计处
  • 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所)
  • 人事处(教师中心)
  • 教务处(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课程中心)
  • 科学技术处
  • 财务处
  • 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 学生处(学生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研究生处(研究生院)
  • 基本建设办公室
  •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云南农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 保卫处
  • 离退休处
  • 校友会办公室

学院

  •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医学院
  • 植物保护学院
  • 园林园艺学院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烟草学院
  • 茶学院
  • 水利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理学院
  •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管理中心)
  • 建筑工程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外语学院
  • 体育学院
  • 国际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 热带作物学院(普洱校区)
  • 继续教育学院

教学科研辅助部门

  • 图书馆(档案馆 农耕文化博物馆)
  • 学报编辑部
  • 社会服务中心(云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直属附属单位

  •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 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
  •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 后勤集团
  • 督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科技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重要科學成就

多年生水稻

雲南大學農學院的胡鳳益團隊成功培育出多個「多年生水稻」品種,雖然平均畝產量只略高於一年生水稻,但只要種植一次,從第二年開始農民就可以跳過育秧、犁田、移栽幼苗的步驟,只要做好田間管理,就能等到收穫,到了第五年才需要重新種植。整個過程降低約50%的人力成本,而且高產穩產、多年生性強,能大大減輕農民負擔及加強糧食安全。胡鳳益團隊開發的多年生水稻23(PR23)品種已在2018年通過品種審定,在中國的種植面積超過了 15,000 公頃,另外在非洲和東南亞也有試驗。數據顯示PR23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減少梯田和高地的水土流失。2022年11月,研究團隊在《Nature Sustainability》發表這十餘年的研究成果,而這項成果也入選了當年美國《科學》雜誌的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5][6][7]

参考文献

  1. .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2. .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7).
  3. .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4. .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 . PanSci 泛科學.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中文(臺灣)).
  6. . 當代中國.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7. . www.science.org.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