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遊行列表

台灣勞工遊行,指由台灣各種勞工運動團體所主辦,爭取勞工權益的遊行活動。例行性在五一勞動節經常舉辦,11月則有秋鬥。此外也有許多為了特定議題而不定時號召舉辦的大型遊行活動。

秋鬥

2015年秋鬥遊行終點

秋鬥名稱上有受到日本春鬥的影響,但概念並不相同。秋鬥起源於1988年「二法一案」大遊行;秋鬥之名則是到了1993年「工人立法」大遊行(又名「秋天鬥陣行」)時來自當時文宣上的「秋鬥」兩字,並為了籌辦此次活動而成立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委會),自此秋鬥成為工委會主辦的定期活動。以往秋鬥均舉辦於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當時仍是有放假的國定假日;在週休二日制施行後,國父誕辰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秋鬥舉辦時間也因此改為11月的週末、而不再固定於11月12日。此外,在1994年、1995年及2000年,工委會亦曾舉辦三次名為「春鬥」的活動。

2015年1月8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說,目前台灣社會基本上沒有左派的土壤,長不出左派政黨;儘管2014年台灣社會產生許多改變,「但現階段左派人士要組成政黨還是面臨不少挑戰,遑論是執政」;唯有打破被泛藍泛綠綁架的一元化思考,改用左派和右派思考台灣社會面臨的政治及經濟問題,把深陷發展焦慮的台灣社會拉回到對「分配問題」的關注與討論,台灣社會才有進步的空間,這也是秋鬥提出「人民向左轉」的關鍵[1]

秋鬥、春鬥列表
日期名稱主辦者舉辦原因、訴求或口號附註
1988年11月12日「二法一案」(惡法一案)大遊行訴求《工會法》、《勞動基準法》修正(二法),以及聲援因1988年苗栗客運罷工事件遭法辦的五位工運人士(一案)。首次全國性工會聯合行動
1988年11月「反勞動惡法」大遊行反勞動惡法行動委員會(由勞支會勞權會台灣工聯會等工運團體組成)
1992年11月12日「三法一案」大遊行,又名「工人鬥陣」大遊行或「工人守法該死」大遊行三法一案行動委員會會(由自主工聯勞動黨、勞權會、基隆客運產業工會桃園航勤工會、女工團結生產線等七個團體駔成)對當時的《勞動基準法》、《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之修訂審議提出批評(三法),聲援基隆客運罷工案(一案)。
1993年11月12日「工人立法」大遊行,又名「秋天鬥陣行」工委會提出「工殤即國殤」宣言,舉行「工殤陣亡勞工追悼式」,並提出為工殤者建立「工殤紀念碑」的訴求 為了此次遊行而成立工委會,正式將11月12日定名為「工人鬥陣節」,提出「南春鬥,北秋鬥」。
1994年5月1日「南春鬥」,又名「五一勞工大團結」遊行勞陣、自主工聯、工委會等100多個團體勞保保費分攤比例、推動勞工週休二日在高雄市舉辦,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全總)及公營事業工會也派人參加,這是體制內外各大勞工團體少有的一次合作
1994年11月12日秋鬥「抗議三不保」大遊行工委會「健保變賤保」、「勞保變癆保」、「退休金不保」
1995年4月18日春鬥「反賤保」車隊大遊行工委會要求李登輝政府全面重新檢討《全民健康保險法》,並進行修法
1995年11月12日秋鬥「工人鏘聲」大遊行工委會發表工人十大勞工政見,提出十一大勞工問題發起「工人與總統有約」活動
由於台北市市長陳水扁拒借路權給秋鬥,結尾時於中正紀念堂天燈為工人鬥陣祈福,也諷刺政府官僚「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
1996年11月12日秋鬥「工人鬥陣反失業」大遊行工委會響應這一年發生的多項關廠抗爭
1997年11月12日秋鬥「工人反彈」大遊行工委會要求職災保護立法、實施失業保險
結尾時於台北市14、15號公園舉行踩「扁」儀式,抨擊陳水扁執政的台北市政府無情打壓公娼與拆遷戶
1998年11月12日秋鬥「鬥陣十年工人火大」大遊行工委會提出工人十願(怨)自1988年「二法一案」大遊行算起來第10年
2000年3月12日春鬥「工人賭總統」大遊行工委會1999年因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緩辦秋鬥
2000年11月12日秋鬥「根留台灣反配套大遊行」工委會因與反核遊行撞期而取消遊行活動,改舉辦「國際秋鬥到香港」
2001年11月11日秋鬥「失業真恐怖,人民要頭路」大遊行工委會因國父誕辰紀念日不再放假,不再固定於11月12日舉行
2002年11月10日秋鬥「活不起!反貧窮!工人訐譙」大遊行工委會
2003年11月9日秋鬥「百萬廢票」大遊行工委會舉辦「勞工高峰會」,同時推展「百萬廢票運動」
2004年3月14日春鬥「拒吃爛蘋果、投出新希望」百萬廢票行動聯盟會(由工委會等組織組成)結果2004年總統大選開出了33萬張廢票
2005年11月20日秋鬥「人民火大行動」工委會這年之後暫時停辦秋鬥。2006年工委會改組成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簡稱火盟
2009年11月22日秋鬥「消滅政商壟斷,實現社會正義」大遊行火盟不再僅關注於勞工議題,而是與許多社會運動團體聯合[2]
2010年11月7日秋鬥「台灣花光光,人民搏生存」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
2011年11月12日秋鬥「向藍綠搖頭」[3]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年底火盟正式登記成政黨人民民主陣線,但秋鬥仍以火盟名義主辦
2012年11月25日秋鬥「人民向左轉」[4]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
2013年11月7日秋鬥「人民向左,國家還我」[5]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
2014年11月9日秋鬥「左翼集結、人民轉運」[6][7]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
2015年11月22日秋鬥「揭穿右派假進步,左翼奮起要真權」[8]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
2016年11月27日秋鬥「人民要正義,戳破假轉型——左翼翻轉大集結」[9]火盟及多個社運團體戳破民主進步黨話術,用行動表達人民對「經濟要民主」及「階級要平等」的要求。定點集結於民進黨中央黨部所在的華山商業大樓前。最後集體戳破民進黨的「假轉型」,並將「詐騙集團匾額送給民進黨[10][11]
2017年11月12日秋鬥「政府極右強壓迫,人民覺醒拚生存」多個社運團體將總統蔡英文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用來小額募款的四百多個小豬撲滿砸向總統府,稱為「還豬於英」,表達人民對政治人物髮夾彎的反感[12][13]
2018年11月17日秋鬥「拒絕權貴新黨國,爭回庶民生存權」多個社運團體呼籲民眾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投票前,看清楚候選人政見。定點集結於總統府前,首度取消遊行。
2019年11月秋鬥多個社運團體因無法消除內部歧異,宣布停辦。
2020年11月22日秋鬥「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多個社運團體分為食安、勞工、土地、言論自由、環保五個大隊,有各自訴求中國國民黨首度參加[14][15]
2021年12月12日秋鬥「反獨裁、護民主、拚公投」多個社運團體[16]

五一勞動節遊行

泛指台灣在五一勞動節或附近幾天舉辦的勞工遊行活動,不見得每年舉辦,主辦者也不見得相同,也常有一年同時出現2、3個不同活動的情況。

五一勞動節遊行列表
日期名稱主辦者舉辦原因與訴求附註
1988年5月1日五一勞動節遊行工黨追求工會自主化
1991年5月1日五一車隊化妝遊行比賽勞支會為主的54個團體
1994年5月1日「南春鬥」,又名「五一勞工大團結」遊行勞陣、自主工聯、工委會等100多個團體勞保保費分攤比例、推動勞工週休二日在高雄舉辦,全總及公營事業工會也派人參加,是體制內外各大勞工團體少有的一次合作
1995年4月30日「四三〇反金權怒火之夜」大遊行勞陣「反健保剝皮」、「勞保費率調降」、「終止外勞引進」、「開徵超額不動產交易稅」
1995年5月1日「反賤保高保費」大遊行台塑工會降低健保保費
1996年5月1日「紀念一九九六國際勞動車陣」大遊行勞權會在台北舉辦
1996年5月1日「五一顧飯碗」大遊行勞陣在高雄舉辦
1997年5月1日「勞工終結司法迫害」遊行勞工終結司法迫害連線(由勞陣、自主工聯、勞權會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多個團體組成)
1998年5月1日「新社會之夢:五一受雇者行動圓夢」遊行全產總籌備會「要工作,反失業,開辦失業保險」、
「要團結,反壓迫,解除工會戒嚴」、
「要均富,反財閥,反對賤賣全民資產」、
「要參政,反金權,實施公費選舉」、
「要安全,反職災,職災保護儘速立法」、
「要教育,反漲價,確保人民受教權」
此時全產總剛開始籌備,國公營工會也大量動員參加
1999年5月1日「新台灣人之噩夢!五一反失業台灣大遊行」全產總籌備會在全省11個縣市,同步舉行
2001年5月1日上午五一大遊行八四工時大聯盟(由全總、勞陣、勞權會、工委會等10多個團體組成)「勞工要生存、社會要公平」全產總起初有加入八四工時大聯盟,但後來退出
2001年5月1日下午「全國勞工補破網」大遊行全產總要工作、反失業,建立社會安全網[17]
2002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勞權會「反失業、反惡法」全總與全產總等大型組織均未參加,人數相對稀少
2003年5月1日「全國勞工聲討不義政府」大遊行勞權會、全產總SARS事件,宣佈取消
2005年5月1日「工教聯合、社會民主、福利國家大遊行」勞動者團結聯盟(由全國教師會與全總、全產總、工委會、勞權會、自主工聯等各大勞工團體組成)
2006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勞權會公布十大苛政全產總則舉辦「走進工會、掌握勞動人生!」園遊會;工委會則播放「五一.反世貿抗爭紀錄片」
2007年4月29日「2007國際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及自主工聯等團體
2009年5月1日「反失業萬人大遊行」全國教師會、台鐵工會、中華電信工會、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團結工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18]「政府應創造長期穩定就業」、
「嚴格控管非典型雇用」、
「落實產業民主」、
「重構社會安全體系」、
「以公營事業為標竿,提升全體勞工權益」
2011年5月1日「五一反貧困大遊行」勞工、女權、青年、社福、人權、環保等領域團體反貧困、反過勞、要加薪、要尊嚴
2011年5月1日反剝削大遊行[19]團結工聯火盟則號召群眾到行政院抗議
2012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團結工聯全產總前往立法院、行政院,提出六大訴求,舉辦遊行;勞陣則辦運動會
2013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團結工聯與全產總等30個團體
2014年5月1日「反低薪,禁派遣」遊行團結工聯、勞工陣線、全產總等團體
2015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15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縮工時、反過勞、要加薪、禁派遣
2016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16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爭勞權、點燃戰火」、
「換政府、全面開戰」[20]
2017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17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反剝削、要保障遊行路線首次以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總部大樓為遊行終點,意謂向資本家宣戰[21]
2018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18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反過勞、拚公投、要加薪、爭勞權
2020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20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2019新型冠狀病毒台灣疫情,宣佈取消
2021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21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薪資要提高、年金要保障
2022年5月1日五一大遊行2022五一行動聯盟,由多個團體組成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

移工大遊行

泛指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主辦、以訴求移工權益為主軸的勞工遊行,每兩年舉行一次。

移工大遊行
日期訴求附註
2003年12月28日「保障外勞人權」,全面檢討外勞引進制度,保障外勞享有自由轉換雇主的權利、取消人口販賣式現行仲介制度,於勞委會下成立『外勞事務局』,落實國與國直接聘僱政策,杜絕勞動剝削、制定「家事服務法」,保障外勞享有休息及閒暇的權利以及反對廉價外勞政策,取消經建會將外勞膳宿費納入基本工資之決議,保障外勞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22]
2005年反奴工
2007年我要休假
2009年還沒休假
2011年血拼休假
2013年12月15日血汗長照
2015年12月13日照顧正義在哪裡
2017年4月30日廢除私人仲介制度,強制國與國直接聘僱;廢除《就業服務法》第53條,外籍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反對長照市場化,落實喘息服務,保障看護工勞動權益

其他勞工遊行

台灣其他勞工遊行
日期名稱主辦者舉辦原因與訴求附註
1988年7月15日石油工會遊行臺灣石油工會國營/公營事業工會第一次街頭遊行
1988年8月12日臺鐵、台汽工會遊行台鐵員工聯誼會、台汽工會
1995年7月14日714反民營化遊行國公營聯合會反民營化
1996年10月10日反金權聯盟大遊行
2000年12月10日1210勞動人權之夜[23]八四工時大聯盟(全總旗下各工會為主)捍衛八四工時國際人權日
2000年12月15日「全國勞工總動員」大遊行[24]八四工時大聯盟(全產總旗下各工會為主)捍衛八四工時
2002年5月20日520勞工大遊行全總陳水扁就職中華民國總統2週年
2016年10月反對一例一休砍七天假多日多場遊行
2017年12月反對勞基法修法大幅鬆綁多日多場遊行

參考文獻

新聞來源

  1. 何沛怡. . 關鍵評論網. 2015-01-08 [201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3. .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4. .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5. .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6. . [2014-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7. .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8. .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9. . [2016-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0. 陳逸婷. . 苦勞網. 2016-11-27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8).
  11. 楊佳穎. . ETtoday新聞雲. 2016-11-27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12. 王顥中. . 苦勞網. 2017-11-12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9). 一年一度的社運盛事「秋鬥」今天(11/12)登場,……將400多個蔡英文選舉期間募款的「小英撲滿」砸向總統府表達抗議。……秋鬥召集人之一、新海瓦斯工會顧問林子文表示,蔡英文選舉時聲稱要跟基層民眾站在一起、不會靠攏財團收政治獻金,所以用「小英撲滿」向民眾爭取支持,但上台後施政卻迅速右傾、偏向資本家;因此今日秋鬥把撲滿丟向總統府,「還豬於英」,表達人民對政客選前一套、選後一套的厭惡與唾棄。
  13. 楊騰凱. . 中國時報. 2017-11-13 [201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14.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11-22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15. 周志豪. . 聯合報. 2020-11-22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16. 李柏澔、張穎齊、戴上容. . 中國時報. 2021-10-26 [202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30) (中文(臺灣)).
  17. . [2014-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18. . [2014-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9. . [2014-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20. 王顥中、宋小海、張宗坤. . 苦勞網. 2016-05-01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21. 楊鵑如.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7-05-01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1) (中文(繁體)).
  22. . 苦勞網. 2011-03-10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中文(繁體)).
  23. . [201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24. . [201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其他來源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