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倫桃

第倫桃學名英語:[1],別稱擬琵琶第伦桃[2][3][4],為五椏果科五椏果屬植物[1][5]。果肉含粘液果膠帶酸味,可製酸味飲料、果汁或果醬[2][3][4][6]。在印度,第倫桃果實的萼片可作蔬菜食用;在馬來西亞,其果實可加入咖喱,果肉則用於洗髮[7][8]。果肉亦有止咳、解熱之效;樹皮可作收斂劑[3],葉的汁液可治禿頭,樹皮可治鵝口瘡[7][8]。第倫桃的葉因與枇杷叶相似,故而有拟枇杷的別稱[9]。第倫桃的果實外層包著肥厚的萼片,看似綠色的桃子,故而得名[2][3]

第倫桃
產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的第倫桃,示其葉,果實及芽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Dilleniales
科: Dilleniaceae
属: 五桠果属 Dillenia
种:
第倫桃 D. indica
二名法
Dillenia indica
Blanco, 1837
果實(攝於台灣台中)

种加词indica”意为“印度的”。

现接受名为菲岛五桠果Dillenia philippinensis Rolfe, 1884)。

分佈及生境

第倫桃原產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夏威夷,現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爪哇等地;中國國內分布於雲南南部,福建福州廈門也有引種。喜生於山谷溪旁水濕地帶,土壤需排水好,喜高溫多濕環境,喜全日或半日照,耐旱,耐強風吹襲,不耐寒,生長適溫23-32攝氏度板根具有抓地之效,不適合在鹼性土壤中生長,以肥沃壤土為佳,播種法繁殖。[4][6][10][11][12]


形態特徵

第倫桃是一種常綠半落葉中喬木植物,胸徑寬約1,高約20-25米;花期春夏季,果期冬季。

  • 樹皮平滑,紅褐色,呈大塊薄片狀脫落;嫩枝粗壯,披褐色柔毛;老枝無毛,有明顯的脫葉痕;小枝密生於主枝條末端。
  • 為單葉互生,倒卵形或矩圓形,薄革質;葉頂端近圓形,有長約1厘米的短尖頭,基部圓形或廣楔形,不等側;葉緣粗鋸齒或疏齒狀,葉面皺摺,表面及背面初披柔毛,其後柔毛脫落,僅在背脈上有毛,長約15-40厘米,寬約6-14厘米;葉側脈平行,25-56對,脈間相隔5-8毫米,整齊而明顯,乾後表面及背面均突起;葉柄有狹窄的翅,基部稍擴大,長約5-7厘米;無托葉
  • 單生於近枝頂的葉腋內,直徑約12-20厘米;花梗粗壯披毛;萼片5枚,近圓形,肥厚肉質,外側披柔毛,直徑約3-6厘米,有時基部厚達1厘米;花瓣5枚,倒卵形,白色,長約7-9厘米;雄蕊發育完全,無退化雄蕊,外輪數目較多,內輪較少及比外輪長;花藥頂孔裂開,長於花絲花柱線形,頂端向外彎;心皮16-20枚,胚珠於每心皮多個。
  • 漿果,圓球形,外被五片互相疊蓋的多纖維肥厚肉質宿存萼片,光滑不開裂,甚為堅實,成熟時黃褐色,直徑約10-15厘米,重達1公斤[13];果肉含透明黏液有大量果膠,酸味,可抽出製成果醬或飲料。
  • 種子腎臟形,壓扁,邊緣有毛,藏於透明黏液之果肉中。[3][4][6][10][11][12]

第倫桃的花與果不易區分,在於花萼肥厚,花朵開放前緊密包裹,花謝之後又會合上,果實成熟也不再裂開,所以大部分的時間看來就是一個球體,除非剝開,否則難以看出是花是果。

用途

台灣的第倫桃最早是在1901年由夏威夷引進。早期引進臺灣應該是當作果樹,後來幾乎只是作為景觀樹木利用,現在不少公園與校園中都可看到。較少做為行道樹,因碩大果實落地可能傷人,粘液也容易讓人車滑倒[13]

参考文献

  1. 第倫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樹木谷
  2. 第倫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3. 台灣樹木解說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4. . 陳俊雄、高瑞卿. 貓頭鷹出版. 2008年3月: 第106-107頁. ISBN 978-986-6651-02-1.
  5. CFH 物种信息卡中國自然標本館
  6. 第倫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網絡植物園
  7. . 萊斯莉。布雷姆尼斯. 中國友誼出版. 2007年2月: 第52頁. ISBN 978-7-5057-1557-8.
  8. . 布倫尼斯. 貓頭鷹出版. 2008年3月: 第52頁. ISBN 978-986-7001-99-3.
  9. 第倫桃台灣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
  10. 中國植物誌第49(2)冊第194-195頁
  11. 福建植物誌第3冊第450-451頁
  12. 植物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北植物園
  13. 郭宣彣. . 中央通訊社. 2021-06-23 [202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第倫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