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撞击坑列表

亞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亞洲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輪緣的中心來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已確認的撞擊坑

以下列表列出地球撞擊資料庫內所有已確認並在亞洲撞擊坑

名稱 位置 直徑(公里) 年代(百萬年) 座標 注解
別延奇梅-薩拉丁  俄羅斯薩哈 8 40 ± 20 71°0′N 121°40′E [1]
畢加曲  東哈薩克州 8 5 ± 3 48°34′N 82°1′E [2]
切利  阿克托貝州 5.5 46 ± 7 49°10′N 57°51′E [3]
楚克恰  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6 < 70 75°42′N 97°48′E [4]
埃利格格特根  俄羅斯楚科奇 18 3.5 ± 0.5 67°30′N 172°5′E [5]
喀拉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 65 70.3 ± 2.2 69°6′N 64°9′E [6]
卡拉庫爾  戈爾諾-巴達赫尚 52 < 5 39°1′N 73°27′E [7]
隆干查  俄羅斯埃文基 20 40 ± 20 65°31′N 95°56′E [8]
洛納爾  印度布爾達納 1.83 0.052 ± 0.006 19°58′N 76°31′E [9]
馬查  俄羅斯薩哈 0.3 < 0.007 60°6′N 117°35′E [10]
帕多瑪斯齊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 0.16 0.0003 59°17′4″N 116°35′22″E [11]
波皮蓋  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100 35.7 ± 0.2 71°39′N 111°11′E [12]
拉戈津卡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9 46 ± 3 58°44′N 61°48′E [13]
舒納克  卡拉干達 2.8 45 ± 10 47°13′N 72°46′E [14]
老爺嶺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 0.02 0.000077 46°7′N 134°40′E [15]
索波列夫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 0.053 < 0.001 46°18′N 137°52′E [16]
塔布-哈喇-敖包  蒙古東戈壁省 1.3 150 ± 20 44°8′N 109°39′E [17]
瓦巴爾  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 0.116 0.000152 21°30′N 50°28′E [18]
札馬辛  阿克托貝州 14 0.9 ± 0.1 48°24′N 60°58′E [19]

未確認的撞擊坑

以下列表列出所有未確認並在亞洲撞擊坑,這些撞擊坑並未列在地球撞擊資料庫內。由於對撞擊坑的審查與相關證據驗證標準提升,這些新發現的撞擊坑因證據不足而無法證明其為隕石彗星撞擊地球而造成的,但這些撞擊坑在未來也有可能被證實為隕石與彗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撞擊坑。

名稱 位置 直徑(公里) 年代(百萬年) 座標 注解
濕婆 印度洋 印度西岸) 600 x 400 65 18°40′N 70°14′E [20][21]
賈巴爾·瓦克夫·斯旺  约旦馬安 5.5 推測為新生代 31°3′N 36°48′E [22]
拉姆格爾  印度拉賈斯坦 3 未知 25°20′56″N 76°37′29″E [23]
切科  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0.5 推測約100年前 60.964°N 101.86°E / 60.964; 101.86 (Cheko) [24]
亞那  印度卡納塔克 ~0.5 未知 14.5897°N 74.56255°E / 14.5897; 74.56255 (Yana) [25]
昌多拉  印度古傑拉特 ~0.95 未知 22.9880819°N 72.5849064°E / 22.9880819; 72.5849064 (Chandola) [25]

參考來源

  1.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4.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5.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7).
  6.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5).
  8.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9.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0.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3).
  11. . mysouth.s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12.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0).
  13.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4.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5.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6.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17.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8.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19.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20. Chatterjee, S., N. Guven, A. Yoshinobu, and R. Donofrio. (2006) Shiva Structure: a possible KT boundary impact crater on the western shelf of India. Museum of Texas Tech University Special Publications. 50, 39pp.
  21. Chatterjee, S. (1997) Multiple impacts at the KT boundary and the death of the dinosaurs.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26:31-54. last accessed 2012-02-01
  22.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3. GSI. . G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G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2015-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3日).
  24. Rincon, Paul. . BBC News. 2007-06-26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8).
  25. . STATE News. 2015-05-13 [2015-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5).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