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參叻沙
亞參叻沙(馬來文:Asam Laksa)為叻沙(Laksa)的其中一種,是馬來西亞檳城的代表性美食,也是該州在觀光活動或美食節中,最常主打的料理之一[1],在北馬一帶非常受歡迎。該道料理在2011年也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CNN)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2]。
製作過程
亞參叻沙的湯底是用甘文魚(ikan kembung)或馬鮫魚熬製的略帶酸味的濃湯,在熬製過程中,加入薑花、南薑、香茅、紅蔥頭、辣椒、叻沙葉(Daun Kesum)、峇拉煎(Belacan)、用羅望子製成的亞參膏和亞參果片(asam gelugur/asam keping)等[3]。其中「Asam」在馬來文中意味「酸」,也可表示羅望子和亞參果片,它們是亞參叻沙酸味的主要來源。待湯底熬出味道後,將鍋裡的魚撈起,去其骨與頭尾,將魚肉撕成碎細狀,再倒入湯內繼續熬煮。接下來將瀨粉燙熟,放置在碗內,再加上已切成絲或碎片的鳳梨、黃瓜、洋蔥、萵苣、薑花、辣椒等材料,再淋上熬好的湯底,享用時,倒入約一湯匙的蝦膏進行攪拌。蝦膏帶有甜味,倒入越多的蝦膏,甜味就越明顯。但並不是所有地方的人在享用亞參叻沙時,都會加入蝦膏,如江沙叻沙(Kuala Kangsar Laksa)是不加入蝦膏的。為因應不同地方人民的口味,各地所販售的亞參叻沙,其酸度、辣度和甜度都會有所差異,不過相較於咖哩叻沙(Curry Laksa)、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和東海岸叻沙(Pantai Timur Laksa),亞參叻沙的味道是較酸也較辣。
分類
檳城叻沙(Penang Laksa)
為亞參叻沙的主要形式,一般馬來西亞人口中所指的亞參叻沙多指檳城叻沙,主要源自於馬來西亞西北部的檳城,并可在吉打南部和霹雳北部找到,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之一。在2011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第7名的叻沙就是指檳城叻沙。不過因檳城人比較重口味,所以他們在享用亞參叻沙時,會倒入較多的蝦膏,攪拌後的顏色也較深。
玻璃市叻沙(Perlis Laksa)
源自玻璃市港口(Kuala Perlis),做法和味道與檳城叻沙相似,不過當地人多使用鯰魚和鰻魚來熬製湯頭,配料不加入鳳梨而改用水煮蛋,享用前會擠上酸柑汁而非蝦膏。
怡保叻沙(Ipoh Laksa)
流行於怡保的華人社區,口味和外形接近檳城叻沙,最大的不同是湯味較酸,會加入蝦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