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拔高比報告
《亞拔高比報告》(英語:),即《初步規劃報告書》(),是一份由英國著名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專家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爵士於1948年所構建的香港發展城市藍圖。
![](../I/%E4%BA%9E%E6%8B%94%E9%AB%98%E6%AF%94%E5%A0%B1%E5%91%8A_(%E5%88%9D%E6%AD%A5%E8%A6%8F%E5%8A%83%E5%A0%B1%E5%91%8A%E6%9B%B8)_Abercrombie_Report_(Hong_Kong_Preliminary_Planning_Report)%252C_1948.jpg.webp)
1948年描述亞拔高比報告的維港兩岸地圖
這報告對於香港的房屋到交通,市區到鄉郊,經濟發展以至政府決策的方面都有詳盡分析和建議。這份報告亦提出香港必須發展新市鎮的建議[1]。
![](../I/Sir_(Leslie)_Patrick_Abercrombie_-_NPG_x82059.jpg.webp)
制定《初步規劃報告書》的規劃師,亞拔高比爵士,因此報告又有名《亞拔高比報告》
歷史
香港戰前的城市發展缺乏全面規劃,許多工程都只為解決燃眉之急,而沒有長遠周全的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英國派出負責策劃伦敦近郊新市鎮的規劃師亞拔高比來港,研究香港市區和海港的未來發展方向,定出長遠的規劃原則[2]。
報告建議
![](../I/Cross-Harbour_Tunnel_%E6%B5%B7%E5%BA%95%E9%9A%A7%E9%81%93_-_panoramio.jpg.webp)
1972年通車的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第一條過海隧道
維港兩岸的交通配套
亞拔高比參考1941年大衛.奧雲(David Owen)的海港規劃,包括維港兩岸的碼頭及配套。其中較前瞻性的是興建海底隧道,不過當時方案是從尖沙咀來往中環,跟最終1972年落成的紅磡海底隧道(九龍紅磡灣來往港島銅鑼灣)不同。另外亦建議鐵路系統考慮九龍半島以西經油麻地一帶,取代九龍塘至尖沙咀一段。碼頭則主要連繫報告提到會發展的工商業區。
新市鎮及衛星城市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