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產力組織
亞洲生產力組織(英語:,缩写APO)是一个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该组织根据一份1961年签订的政府间协议设立[1],旨在通過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亞太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现有20个成员国家或地区[3]。APO的战略重点有3个,分别是振兴中小企业、促进地区发展提、升创新主导的生产力,以及普及绿色生产力;除此之外,也致力加强各国生产力機構的合作[4]。主要任務也包含培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组织和人才[5]。现任秘书长是2019年9月就任的Dr. AKP Mochtan[6]。
類型 | 组织 |
---|---|
總部 | ![]() |
會員 | 20个地区 |
官方語言 | 英语 |
秘书长 | Dr. AKP Mochtan |
網站 | 亚洲生产力组织 |
成员国家或地区
加入APO的国家或地区须为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的成员[9],APO成员在相互合作精神下共享提高生产力的知识、信息与最佳实践[10]。

亚洲生产力组织成员国[11]
中華民國(臺灣) 1961
印度 1961
日本 1961
大韓民國() 1961
尼泊尔 1961
巴基斯坦 1961
菲律賓 1961
泰國 1961
英屬香港 1963 (1997因回歸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出)
伊朗 1965
斯里蘭卡 1966
印度尼西亞 1968
新加坡 1969
1982
马来西亚 1983
斐济 1984
蒙古 1992
越南 1996
老挝 2002
柬埔寨 2004
土耳其 2020
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在工作开展方面,APO与下列国际组织和大学进行过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12]、庆应义塾大学[1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JICA)[14]、株式会社国际协力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5]、康奈尔大学[16]、科伦坡计划[17]、世界银行、东南亚国家联盟
参见
- 中国生产力中心
参考文献
- Wiktor, Christian L.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8-03-26: 726 [2016-12-10]. ISBN 90-411-058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 國際組織司.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4-22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0) (中文(臺灣)).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旨在透過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亞太地區社會經濟之永續發展。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英语).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英语).
- Hitchens, David M.W.N.; Clausen, Jens; Fichter, Klaus. .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12-06: 244 [2016-12-10]. ISBN 978-3-642-584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英语).
- 佐藤, 仁; 下村, 恭民. . Routledge. 2013-05-07: 44 [2016-12-10]. ISBN 978-1-136-2216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英语).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英语).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马尼拉. 1961-04-14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英语).
This Convention shall be open for accession by any Asian Government 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 of the United Nations.
-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PDF). 2004 [2016-12-10]. ISBN 92-833-7034-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2-11) (英语).
- .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英语).
- (PDF).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13-08-21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05) (英语).
- 野村, 浩二. . KojiN.org. 庆应大学.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0) (英语).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and Keio Economic Observatory (KEO), Keio University, have launche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projects in 2007.
- Takashi Tajima. . 亚洲生产力组织. 科罗莱武. 2003-09-05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1) (英语).
- . 新德里: 亚洲生产力组织. 2008-04-11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0) (英语).
- . 康奈尔大学.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英语).
The Asia Executive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Program was created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of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and the Cornell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Food,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CIIFAD)
- cpsecretariat. . 科伦坡计划. 2011-07-24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英语).
Recognising the need for training, the Colombo Plan and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sation (APO) collaborated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 course on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Agro-processing Enterprises for Women in Makassar, Indonesia for trainers.
外部链接
以下包括部分APO成员国内的对应机构。
- 亚洲生产力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繁體中文)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繁體中文)
- 印度生产力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伊朗国家生产力组织 (波斯文)
- 日本生产性本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日語)
- 大韩民国生产力中心(韩国) ()
- 老挝中小企业促进与发展办公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老挝文)
- 马来西亚生产力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巴基斯坦国家生产力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菲律宾发展学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新加坡SPRING (英文)
- 斯里兰卡国家生产力秘书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文)
- 泰国生产力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泰文)
- 越南国家生产力协会 (越南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