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施菲
亨利·施菲(英語:,1907年4月11日—1977年7月5日)是一名美國統計學家[1][2]。他以萊曼-施菲定理和施菲方法而知名。
亨利·施菲 Henry Scheffé | |
---|---|
![]() | |
出生 | ![]() | 1907年4月11日
逝世 | 1977年6月5日![]() | (70歲)
国籍 | ![]() |
母校 | 柯柏聯盟學院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
知名于 | 萊曼-施菲定理 施菲方法 施菲引理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數學家、統計學家 |
机构 | 普林斯頓大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博士導師 | 魯道夫·歐內斯特·蘭格 |
博士生 | 威廉·克魯斯克爾 |
生平
施菲於1907年4月11日出生在紐約市,是德國移民的後代。他們全家搬到紐約州艾斯利普,謝菲在那裡就讀高中。他於1924年畢業,在柯柏聯盟學院上夜校,一年後進入布魯克林理工學院。1928年,他轉學到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並於1931年獲得數學學士學位[2]。在威斯康辛州,他於1934年與妻子米里亞姆(Miriam)結婚,並於1935年在魯道夫·歐內斯特·蘭格的指導下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主題是微分方程[1][2][3]。
在威斯康辛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和里德學院教授數學後,施菲於1941年轉到普林斯頓大學。在普林斯頓,他開始從事統計工作,而不是純數學,並作為科學研究與開發辦公室的顧問協助美國的戰爭努力。施菲又搬了幾次家,1944年去了雪城大學,1946年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1948年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在那裡他擔任統計系主任。他從1953年起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定居,直到1974年退休;從1965年到1968年,他也曾在那裡輪流擔任系主任。從柏克萊退休後,他又在印第安納大學任教多年[1][2]。
1951年,施菲獲選為美國統計學會會士[4]。施菲在1954年擔任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長,並在1954年至1956年擔任美國統計學會的副會長[2]。
1977年6月5日,施菲在柏克萊逝世,享年70歲。
參考資料
- 約翰·J·奧康納; 埃德蒙·F·羅伯遜, , , May 2000 (英语)
- Daniel, C.; Lehmann, E. L. . Annals of Statistics. 1979, 7 (6): 1149–1161. doi:10.1214/aos/1176344837
.
- Henry Scheffé在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 View/Search Fellows of the AS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2016-07-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