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王5000系電聯車 (2代)

京王5000系電聯車日语: Keiō 5000-kei densha */?)是京王電鐵京王線通勤型電聯車,於2017年9月29日開始行駛,並於2018年2月22日開始KEIO LINER的運用,並且獲得了2017年的好設計獎

京王5000系電聯車 (2代)
京王5000系 5734編成
概覽
類型通勤型電聯車
原產國 日本
製造總合車輛製作所[1]
產量7組70輛
車輛總數70輛
製造年份2017年[2]~2019年[3]
2017年9月29日[4]
2018年2月22日(KEIO LINER)
主要用戶京王電鐵
營運路線京王線
都營新宿線(直通運轉)
技術數據
列車編組6M4T[5]
車輛長度先頭車:20,440 mm
中間車:20,000 [6][7]mm
車體2,800 [6]mm
車體高度4,017 [6]mm
1,130 [8]mm
轴距2,200[8]mm
轨距1,372mm
輪徑8601 [8]mm
轉向架TS-1017C(動車)
TS-1018C(拖車)[8]
車體材質不鏽鋼[5]
營運速度110[9]km/h
設計最高速度130[8]km/h
起動加速度0.92 m/s/s(3.3 km/h/s)[8]
常用減速度1.11 m/s/s(4.0 km/h/s)[8]
緊急減速度1.25 m/s/s(4.5 km/h/s)[8]
供電制式直流1,500 V[8]
傳動比85:14
控制裝置SiC-VVVFref name="七"/>
驅動裝置TD式[8]
制動方式電氣指令式制軔空氣制動
安全防護系統京王ATC [8]
D-ATC(JR型) [8]

概要

為了滿足旅客的座位需求,因此京王電鐵引入首款可對號入座的列車[10],座椅可以調整對號列車的編排,也可調整通勤列車的編排,為避免因平交道事故,造成駕駛員的受傷,因此也採用了京王首款斜頭車[11],突出的車體用以緩衝平交道事故發生時的衝擊,使駕駛的存活空間更多[10],因此先頭車的長度比中間車長了500mm。為了節約能源,動力車會將煞車時產生的電力充電到蓄電池內儲備。2017年平成29年)9月29日開始一班列車運用[4],2018年2月22日改點開始KEIO LINER的運用[12]。另外,因與都營新宿線直通運轉,因此裝有新宿線的D-ATC[8]

外觀

京王5000系的全彩LED顯示行先

本型車具有比一般車輛車輛更流線的三維前部形狀,是京王電鐵首款車頭是斜面的列車[11][13]。車頭為凸顯智能列車的設計,因此車頭端免選擇大面積的黑色為基底,側邊再帶入京王電鐵的企業色"紫紅色"以增加速度感[10],列車側面窗戶的上緣塗裝的是京王企業色"紫紅色",窗戶的下緣塗裝的是藍色色帶,在溫暖的氛圍中表現出莊重的表情,讓人感覺包容感,以簡單優雅的設計呈現新車的外貌。傾斜的前部形狀限制了駕駛室的空間,為了在保持高駕駛台的結構同時又必須容納必要的設備,由貫通門看向駕駛艙,駕駛台略為偏向中間(靠近副駕駛座)[13],這個設計是京王線上的第一款這樣設計的車輛。擋風玻璃下方的左右兩側有前照燈、車尾燈和裝飾燈[5]。列車上的所有照明皆採用LED照明[5],以減少燈管的換置次數,還能節能環保,車身由藉由焊接裝配結構的不銹鋼製成,並且採用總合車輛製作所的獨家工法sustina工法打造,提升列車車體強度以及車體的可回收性,整個車身光滑美觀,連續焊接減少了配合件的數量,提高了維修[5][11]

列車車頭內增加了安全防護梁,結構框架的結構佈置成環形,並且在車輛中採用內部側傾桿以提高車身的強度,未來遇到列車車禍事故,可以減少駕駛員的傷害,提升安全性[5]。每輛車長度20m並且每側開有四扇門,車間的窗戶採2扇窗為設計[5][6],門之間的兩個窗戶的寬度是不同的,只有較寬的窗口是開啟的[6]。前蓋由FRP製成,從轉向架的中心到車廂末端的長度在中間車廂與先頭車比較,先頭車的駕駛室車長了500mm,列車排障器也塗上了公司顏色的京王的企業色[5],全彩LED行先標示安裝在側面的前窗和中央窗上,側面的比傳統車輛大[8]

型式構成

5000系包含以下格式[8],「デ」表示動車,「ク」表示設有駕駛室的車,「サ」表示無掛載設備的拖車,「ハ」表示普通車廂[8]

デハ5000型

設搭載主控制器並且設有集電弓的中間車[5],集電弓安裝在靠近八王子方向的屋頂,數百位數字取決於編組位置[5]

デハ5050型

主要搭載補助電源系統、空氣壓縮機集電弓的動力車。[5]

サハ5500型

無掛載設備的拖車,於10輛編成時附掛在第4車[5]

サハ5550型

無掛載設備的拖車,於10輛編成時附掛在第7車[5]

クハ5700型

新宿方向的駕駛拖車[5]

クハ5750型

八王子方向的駕駛拖車[5]

編成表

 
←新宿・本八幡方向
京王八王子・高尾山口・橋本方向→

|style="border-bottom:solid 3px #d07;" rowspan="3"|竣工時期

型式 クハ5700デハ5000デハ5050サハ5500デハ5000デハ5050サハ5550デハ5000デハ5050クハ5750
區分 Tc1M1M2T1M1'M2'T2M1''M2''Tc2
車輛編號[8] 5731
5732
5733
5734
5735
5736
5031
5032
5033
5034
5035
5036
5081
5082
5083
5084
5085
5086
5531
5532
5533
5534
5535
5536
5131
5132
5133
5134
5135
5136
5181
5182
5183
5184
5185
5186
5581
5582
5583
5584
5585
5586
5231
5232
5233
5234
5235
5236
5281
5282
5283
5284
5285
5286
5781
5782
5783
5784
5785
5786
2017年6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
搭載機器[14]  VVVF・PTSIV・CP・PT VVVF・PTBT VVVF・PTSIV・CP・PT  
自重[8] 25.5 t34.0 t33.0 t25.0 t33.0 t25.0 t25.0 t34.0 t33.0 t25.5 t
定員[8] 橫座位時115126126126126126126126126115
長座位時119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19
座席定員[8] 39454545454545454539
範例

運用

為滿足乘客的座位需求而推出,是目前京王電鐵首款可以對號的列車[10]。主要行駛京王線以及都營新宿線[15],2017年(平成29年)9月29日於京王線正式一般載客[4]

2018年(平成30年)2月22日京王線改點開始行駛對號列車的班次[1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PDF). 京王電鉄. 2016-03-16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6).
  2. (PDF). 京王電鉄. 2017-07-07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8).
  3. 京王電鉄5000系1編成増備「京王ライナー」さらなる運行拡大めざす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20-01-14-マイナビニュース
  4. .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5. 『鉄道ファン』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通巻679号(2017年11月・交友社)p53
  6. 『鉄道ファン』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通巻679号(2017年11月・交友社)p183
  7. 鉄道ファン』『鉄道ファン』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通巻679号(2017年11月・交友社)p184
  8. 『鉄道ファン』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通巻679号(2017年11月・交友社)p57
  9. 『鉄道ピクトリアル』『鉄道ピクトリアル』通巻734号「特集 京王電鉄」(2003年7月・電気車研究会)p26
  10. 『鉄道ファン』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通巻679号(2017年11月・交友社)p52
  11. 淺談日本近代通勤電車-首都圈篇(中)-明新科技大學鐵道研究社.[2020-5-28]
  12. (PDF) (新闻稿). 京王電鉄株式会社. 2018-01-24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4) (日语).
  13. 『鉄道ファン』通巻679号-京王電鉄(株)車両電気部 大川晶「初代5000系のDNAを引き継いだ最新車両 京王電鉄5000系」(2017年11月・交友社) p55
  14. 『鉄道ダイヤ情報』『鉄道ダイヤ情報』通巻310號「特集 京王電鉄車両カタログ 2010」(2010年2月・交通新聞社) p14
  15. 【京王】5000系 都営線内で日中に試運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鉄道ホビダス. 2017年10月7日閲覧。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京王5000系電聯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