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无价

亲情无价》(英語:)是1998年由卡尔·弗兰克林执导的美国剧情片。它讲述了一位20多岁的女性为了照顾因癌症而垂死的母亲而搁置自己事业的故事。剧本由凯伦·克罗纳改编自安娜·昆德兰的小说。

亲情无价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卡尔·弗兰克林
监制杰西·贝顿
莱斯利·摩尔根
哈里·尤夫兰德
威廉·威尔森
编剧凯伦·克罗纳
原著《亲情无价》
安娜·昆德兰作品
主演
配乐克里夫·埃德尔曼
摄影德克兰·奎因
罗尔·克拉维茨
制片商环球影业
片长127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8年9月18日 (1998-09-18)
发行商环球影业
票房2660万美元[1]

该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蕾妮·齐薇格威廉·赫特汤姆·埃弗里特·斯科特主演。贝蒂·米德勒在片尾演唱了主唱曲《我唯一的真朋友》。这首歌最初是在米德勒1998年的专辑《Bathhouse Betty》中发行的。该片在新泽西州莫里斯敦梅普尔伍德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拍摄。

電影在1998年9月18日正式發行,獲得正面為主的評價,特別是稱讚梅丽尔·斯特里普自然且富溫度的演出表現。

剧情

艾伦·古尔登有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为纽约杂志撰稿。她的父亲乔治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教授,而她的母亲凯特却是一位凡俗的家庭主妇。当发现凯特患有癌症时,乔治强迫艾伦回家照顾她的母亲。艾伦不愿意,但还是服从了父亲。当艾伦帮助她的母亲做家务而她的父亲却不管不问时,艾伦开始重新评估她对父母的看法。她意识到她把父亲理想化了,而且她发现父亲偷偷与他的女学生交往。

艾伦试图在她父母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努力继续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写作并维持她与纽约男友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伦越来越接近她的母亲,对她父母的婚姻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意识到凯特一直都知道乔治的事情。艾伦还发现,她父亲经常在当地酒吧喝闷酒,以麻痹才思枯竭的痛苦。此前乔治曾请桂冠诗人到家中做客,但后者却对他不屑一顾。乔治向艾伦承认,当初凯特充满了穿透一切的光芒,他无法忍受她的光芒逐渐消失。当凯特临近死亡时,艾伦告诉她她爱她,凯特说她知道这一点并且一直如此。

凯特死后,尸检显示她死于吗啡过量,检察官向艾伦询问她母亲的死因。整部电影中,凯特的死都被怀疑和她有关。影片结尾,在凯特的墓前,艾伦回来了,她已在纽约找到新工作。乔治和她在葬礼后第一次见面,他认为她给了母亲致命的过量药物,并说艾伦很勇敢。艾伦回答说,她本来以为是乔治干的。他们终于明白凯特其实是自杀。乔治向艾伦袒露凯特才是他的真爱,他的缪斯。父女一起在坟前种植水仙,这预示着二人的和解。

演员表

  • 梅丽尔·斯特里普 饰 凯特·古尔登
  • 蕾妮·齐薇格 饰 艾伦·古尔登
  • 威廉·赫特饰 乔治·古尔登
  • 汤姆·埃弗里特·斯科特 饰 布莱恩·古尔登
  • 劳伦·格雷厄姆 饰 朱尔斯
  • 尼基·凱特 饰 乔丹·贝尔泽
  • 詹姆斯·艾克豪斯 饰 地区检察官
  • 帕特里克·布林 饰 特维迪先生[2]

反响

多数评论家给予本片积极评价,斯特里普因其温暖和自然的表演而不是显得冷漠和机械而广受赞扬。根据61位评论家的评论,这部电影在烂番茄上的评分为89%。[3]Metacritic根据25位评论家的评论给了它63分(满分100分)。[4]影院评分调查的观众在A到F的范围内给该片打了“A”级。[5]

综艺》的托德·麦卡锡称其为“写作感性、导演流畅、表演娴熟。”[6]罗杰·埃伯特在为《芝加哥太阳报》写的影评中称赞它通过纯粹的匠人精神超越了肥皂剧的水平,并给予该片三星评价(满分四星)。[7]

米克·拉萨尔给《旧金山纪事报》写道:“在《亲情无价》之后,那些坚持认为斯特里普在虚构作品中总是缺乏感情、纯以演技取胜的评论家们需要好好反省。她是如此本真和自然——如此彻底的处于当下的瞬间,让自己在灵感中遨游——她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极度奇特却又完全可信的女人。”[8]洛杉矶时报影评人肯尼思·图兰指出,“[斯特里普的角色]是最不刻意做戏的角色之一。和她职业生涯的表面华丽相比,斯特里普在这部电影中增加了一定程度的诚实和现实感,这是她最感人的表演之一。”[9]在少数负面评论中,Salon.com的安德鲁·奥赫希尔抱怨这部电影“真的没有情节”,并认为导演无法正确地处理与演员的联系。[10]

斯特里普曾因出演该片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最终败给了《莎翁情史》的女主角格温妮丝·帕特罗[11]

参考资料

  1. . Box Office Mojo.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2. . IMDB.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2).
  3. . Rotten Tomatoes.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4. . Metacritic. [202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8).
  5. . CinemaScore.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0).
  6. McCarthy, Todd. . Variety. 1998-09-07 [202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7. Ebert, Roger. . The Chicago Sun Times. 1998-09-18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8. LaSalle, Mick.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998-09-18 [202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9. Turan, Kenneth. . Los Angeles Times. 1998-09-18.
  10. O'Hehir, Andrew. . Salon.com. 1998-09-18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7).
  11. Waxman, Sharon. . The Washington Post. 1999-03-21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