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

人工血(Artificial blood)亦作人造血,又稱血液代用品(Blood substitutes)或血液替代品(Blood surrogates),是一種用於模擬和替代血液功能的物質。雖然它不包含血液成分,例如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卻能帶走二氧化碳並帶來氧氣,直到骨髓能生產足夠的紅血球為止。

人工血主要有血紅蛋白基氧載體(HBOCs)和全氟化碳基氧載體(PFBOCs)兩大類別。

除了利用身體外的物品來造血,亦有研究利用病人本身的其他體細胞來造血。過往有把細胞還原成為iPS細胞的研究,但會增加病人患癌風險。香港蘋果日報引述法新社及英國《自然》周刊新聞,在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的研究員邁克·巴蒂亞(Mick Bhatia)發現只要在皮膚纖維組織的母細胞加入OCT4基因,然後放入模擬細胞激素的蛋白質混合物中培育,就可以令細胞有造血功能[1]。但預期有關研究要普及,仍然需時約5至10年。

參考資料

  1. . 香港蘋果日報. 2010-11-09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1)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