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裔以色列人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3]指具有阿拉伯血统,且同時具有以色列公民身份的人。他们大多數是巴勒斯坦託管地阿拉伯居民的后裔。[4]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多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语,多數人具有双语能力,能同时应用阿拉伯语及现代希伯来语(但以色列猶太人能使用阿拉伯語的並不多)。2023年,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口为210万,占该国人口的21%[5]。宗教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占83.8%(多为逊尼派),基督教8.4%,德鲁兹派8.2%。米茲拉希猶太人一般不被視作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一部分。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

總人口
1,658,000
超过278,000人住在東耶路撒冷戈蘭高地 (2012)
20.7%的以色列人口[1][2]
分佈地區
 以色列
語言
巴勒斯坦阿拉伯语希伯来语
宗教信仰
83.8%伊斯兰教(多数是逊尼派),8.4%基督教及8.2%德鲁兹派 [1]
阿拉伯人口地圖,2000年

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资料,2013年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大概有1,658,000,占该国人口的20.7%。[2]他们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属于阿拉伯或巴勒斯坦民族,同时是以色列公民。[6][7][8]许多家庭与西岸地區加沙走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有联系。相比其他阿拉伯公民,内盖夫贝都因人(بدو النقب、הבדואים בנגב)及以色列德鲁兹派更倾向于认同自己是以色列人。[9][10][11][12]

多数阿拉伯人住在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后占领并吞并此地,并向他们提供以色列国籍,但大多数人拒绝了,因为不願承认以色列對該地的主权。他们成為永久居民[13]他们有权申请以色列国籍,有资格参与市政服务及投票。[14]

以色列只對猶太人徵兵,這是為了避免阿拉伯裔的利益衝突,但是阿拉伯裔仍然可以自願從軍,因此也有阿拉伯裔以以色列國防軍軍人身份與巴勒斯坦武裝作戰。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巴勒斯坦人擁有巴勒斯坦及以色列雙重國籍,他們在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時往以色列逃難。

政治

阿裔以色列人受到一定的歧視,收入較低,原因包括許多職位要求服過兵役者,以色列對恐怖主義的防範,及以色列的立國精神是猶太人的民主國家。教育方面也不公平。截至2005年,以色列政府每年在阿拉伯学生身上的平均支出为192美元,而犹太学生的支出为1,100美元。阿拉伯人的辍学率是犹太人的两倍[15];但在另一方面,以色列較佳的經濟條件、公務員服務品質、宗教自由等,讓他們也因此受益,以色列較佳的民主程度、民主素養及人權觀念,也保障了阿拉伯裔的處境仍有一定水準;甚至以色列與鄰國的關係也優於巴勒斯坦(因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哈馬斯多次激怒鄰國)。雖然說多數阿裔以色列人感到被歧視、在就業率收入及學歷上也有歧視阿裔的明確證據,但不少阿裔以色列人認為以色列比鄰國給予他們更好的條件、尊嚴及自由。

由於在以色列及巴勒斯坦,阿拉伯裔的生育率高於猶太裔,因此以色列公民中,阿拉伯裔比重持續提高;假若以色列全面併吞巴勒斯坦,則阿拉伯裔將多於猶太裔。

2009年2月,第18届以色列议会选举中,共有13名阿裔以色列人当选议员。相關政黨有拉阿姆党巴拉德党塔阿勒党等。在2015年以色列議會選舉,這些政黨組成共同名單,贏得13個議席。

贫困问题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占21%,却有占45.3%的家庭和占57.8%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16]

參考文獻

  1. Israel in Figures 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sraeli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0.
  2. (PDF).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14 April 2013 [6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28).
  3. Margalith, Haim.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Comparative Law). Winter 1953, 2 (1): 63–66. JSTOR 837997. doi:10.2307/837997.以色列国籍法与1952年7月14日生效。以色列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至此法通过期间,并无以色列公民的概念。此文中“阿拉伯公民”指的是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口,包括1949年停战协议至1952年国籍法发布期间。
  4. See the terminology section for an extended discussion of the various terms used to refer to this population.
  5. . Oops, Something is wrong. [2023-11-05] (希伯来语).
  6. . Middle East Report N° 25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4 March 2004 [1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3).. "The issue of terminology relating to this subject is sensitive and at least partially a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preferences. Most Israeli official documents refer to the Israeli Arab community as "minorities". The Israeli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 has used the term "Arab citizens of Israel". Virtually all political parties, move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from within the Arab community use the word "Palestinian" somewhere in their description – at times failing to make any reference to Israel. For consistency of reference and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position of either side, ICG will use both Arab Israeli and terms the community commonly uses to describe itself, such as Palestinian citizens of Israel or Palestinian Arab citizens of Israel."
  7. Johnathan Marcus. . BBC News. 2 May 2005 [6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4).
  8. An IDI Guttman Study of 2008 shows that most Arab citiens of Israel identify as Arabs (45%). While 24% consider themselves Palestinian, 12% consider themselves Israelis, and 19% identify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religion. Poll: Most Israelis see themselves as Jewish first, Israeli seco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Steven Dinero. 6 (3). National Identities: 261–275. 2004.
  10. The Druze Minority in Israel in the Mid-1990s, by Gabriel Ben-D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erusalem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1995-06-01. Retrieved on 2012-01-23.
  11. Mya Guarnieri, Where is the Bedouin Intifada? 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1. The Alternative Information Center (AIC), February 9, 2012.
  12. Israel's Arab citizens: Key facts and current real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K Task Force, June 2012.
  13. . news.bbc.co.uk. 2 December 2009 [17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8).
  14. . United Nations. [2013-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2).
  15. . New Israel Fund. 13 September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ugust 2007).
  16.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2023-11-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