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学名:Ochotona iliensis)僅存於中國新疆,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的物种。
伊犁鼠兔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兔形目 Lagomorpha |
科: | 鼠兔科 Ochotonidae |
属: | 鼠兔属 Ochotona |
种: | 伊犁鼠兔 O. iliensis |
二名法 | |
Ochotona iliensis Li & Ma, 1986 | |
伊犁鼠兔分布区域 |
生活习性
在有草甸、高寒垫状植被分布的的陡峭岩壁上生活,主要食物是岩缝中生长的高山植物[2]。
虽然大多数鼠兔是昼行性,但是野外调查表明伊犁鼠兔在夜间活动较多,仅冬季在白天活动。
伊犁鼠兔多是单独活动,不鸣叫,但有贮草习性。由于种群密度低,缺少种群内与种群间的联系,使它的一些习性有别于其它鼠兔[2]。
伊犁鼠兔不冬眠,冬季尽在洞穴周围少量活动[3]。
繁殖生物学
由于被捕捉到的个体很少,有关伊犁鼠兔的人工饲养研究很少[5]。对于标本的生殖腺体组织学标本研究显示,伊犁鼠兔可能是一年2胎。由于自然状况伊犁鼠兔分布呈岛状,近亲交配导致物种基因比较纯正,基因的流动性差[2]。
发现过程
1983年7月,当时就职于新疆伊犁地区卫生防疫站鼠疫防治科的李维东,在尼勒克县境内作业外考察时,发现一个耳朵比老鼠长、比兔子短的小动物,并采集到标本[6]。当时李维东查阅了文献没有发现相关记载,后来托人将标本带给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院马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6年的《动物学报》发表了这一新物种,并定名为伊犁鼠兔[4]。
濒危因素
李维东在2002年的调查中对伊犁鼠兔的生存状况进行评估,此次调查发现伊犁鼠兔在包括模式标本产地在内的多处栖息地中消失或减少。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了57.14%,推测数量1300只,成熟个体少于930只,总体上这十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减少了55%[7][8]。因其数量减少、种群持续衰退、栖息地严重分割,2002年被IUCN归为濒危(EN)物种,2005年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造成伊犁鼠兔的濒危因素主要有[7]:
参考文獻
- Smith, A.T. & Johnston, C.H.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9-15].
- 李维东, 马俊杰, 哈米提. . 动物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 2004, 39: 106–111.
- 李维东, 赵伟.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1, 2: 202–205.
- 李维东, 马勇. . 动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 1986, 32: 275–279.
- 李维东.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 5: 130–133.
- 丁品. . 书屋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2, 12: 8–14.
- 李维东. . 动物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 2003, 38: 64–68.
- Li Wei-Dong, Andrew T. Smith. (PDF). Oryx. 2005, 39: 30–34 [2015-03-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