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挺

伏挺484年—548年),士標平昌安丘[1][2][3]南北朝南梁官員與文學家,是東晉著作郎伏滔的後裔。

伏挺自小聰明,七歲通曉《孝經》、《論語》,長大後有才思,喜歡寫文章,作五言詩時擅長模仿謝靈運的格式。父親伏暅朋友樂安人任昉很是歎異,經常說:「這孩子獨一無二啊。」南齊末年,州內推舉他為秀才,當時策論獲得第一[2][3]梁武帝的軍隊攻至建康,他在新林迎接,武帝看到很高興,稱他為「顏子」,任用為征東行參軍,當時他十八歲。天監初年,伏挺除授中軍參軍事,居住在潮溝,在住所講述《論語》,聽講者多過朝廷大臣;轉任建康正,不久被彈劾免官。很快他入朝任職尚書儀曹郎,遷官西中郎記室參軍,累任晉陵武康縣令。罷官後,在東郊建屋,不再出仕[4][5]

伏挺年輕時就已經享有盛名,又擅長處世,朝中權貴都和他交往,因此不能長年隱居。當時僕射徐勉病假回家,他寫信給徐勉詢問意見。之後他出仕,除任御史台治書,因事收受賄賂被彈劾;他害怕服罪,就變裝為道士藏匿,遇上大赦,就從天心寺出來。其時邵陵王蕭綸江州,帶他鎮守,蕭綸喜歡文義,禮遇伏挺,因此他還俗。其後他隨蕭綸遷鎮郢州,獲徵召為丹陽尹,他在初夏留下,不久回到京師。太清年間,他寄居吳興吳郡,在侯景之亂期間去世,著有《邇說》十卷,文集二十卷[6][7]

家族

  • 五世祖東晉東晉著作郎伏滔[3]
  • 高祖父不詳
  • 曾祖父劉宋司空主簿伏胤之[3]
  • 祖父南梁臨海太守伏曼容[3]
  • 父親南梁豫章內史伏暅[2][3]
  • 儿子伏知命

引用

  1.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伏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曾祖滔,晉著作郎。父胤之,宋司空主簿。……子暅,在《良吏傳》。
  2. 《梁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四》:伏挺字士標。父暅,爲豫章內史,在《良吏傳》。挺幼敏寤,七歲通《孝經》、《論語》。及長,有才思,好屬文,爲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父友人樂安任昉深相歎異,常曰:「此子目下無雙。」齊末,州舉秀才,對策爲當時第一。
  3.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伏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晉著作郎滔之曾孫也。父胤之,宋司空主簿。……子暅。……子挺。挺字士標,幼敏悟,七歲通孝經、論語。及長,博學有才思,為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父友樂安任昉深相歎異,常曰:「此子日下無雙。」齊末,州舉秀才,對策為當時第一。
  4. 《梁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四》:高祖義師至,挺迎謁於新林,高祖見之甚悅,謂曰「顏子」,引爲征東行參軍,時年十八。天監初,除中軍參軍事。宅居在潮溝,於宅講《論語》,聽者傾朝。遷建康正,俄以劾免。久之,入爲尚書儀曹郎,遷西中郎記室參軍,累爲晉陵、武康令。罷縣還,仍於東郊築室,不復仕。
  5.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梁武帝師至,挺迎謁于新林,帝見之甚悅,謂之顏子,引為征東行參軍,時年十八。天監初,除中軍參軍事。居宅在潮溝,於宅講論語,聽者傾朝。挺三世同時聚徒教授,罕有其比。累為晉陵、武康令。罷縣還,仍於東郊築室,不復仕。
  6. 《梁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四》:挺少有盛名,又善處當世,朝中勢素,多與交遊,故不能久事隱靜。時僕射徐勉以疾假還宅,挺致書以觀其意……挺後遂出仕,尋除南臺治書,因事納賄,當被推劾。挺懼罪,遂變服爲道人,久之藏匿,後遇赦,乃出天心寺。會邵陵王爲江州,攜挺之鎮,王好文義,深被恩禮,挺因此還俗。復隨王遷鎮郢州,徵入爲京尹,挺留夏首,久之還京師。太清中,客游吳興、吳郡,侯景亂中卒。著《邇說》十卷,文集二十卷。
  7.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挺少有盛名,又善處當世,朝中勢素多與交遊,故不能久事隱靜。後遂出仕,除南台書侍御史。因事納賄被劾,懼罪,乃變服出家名僧挺,久之藏匿,後遇赦,乃出天心寺。會邵陵王為江州,暅挻之鎮。王好文義,深被恩禮。挺不堪蔬素,因此還俗。侯景亂中卒。著邇說十卷,文集二十卷。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梁書·卷50》,出自姚思廉梁書

参考文献

  •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
  • 《梁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四
  •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