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中

何中中博士,MBEJP英語:1906年3月28日—1979年9月15日),香港基督教教育家,1946年至1974年間任香港真光中學校長,她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對該校發展奠下重要基石。在任校長期間,何中中也曾於1968年至1974年擔任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

何中中博士
Dr. Ho Chung-chung
出生(1906-03-28)1906年3月28日
 英屬香港
逝世1979年9月15日(1979歲—09—15)(73歲)
 加拿大溫哥華
职业教育家校長

何中中生於香港,早年先後受教於英華女學校、廣州真光女子中學嶺南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是當時少有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華人女性。大學畢業後,她在母校廣州真光任教,並在1937年隨校遷至香港。二次大戰結束後,何中中擔任香港真光中學首任校長,掌管校政前後28年。她任內主張學生並重,而且特別強調德育的重要性,認為學校不應只注重傳授知識,也要協助學生尋找目標;她還規定學生必須穿著天藍色傳統長衫和束短髮,使長衫短髮成為當時真光女生的標記。

何中中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她長年擔任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合一堂堂主任的助祭,也出任該會轄下多所教會學校的校董職務。為表揚她終身對教育方面的貢獻,何中中曾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且屢獲英廷賜封勳銜。

生平

早年生涯

何中中祖籍廣東南海[1]1906年3月28日生於香港[2]與香港開埠初年的華人牧師何福堂同宗。[3]何中中一家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她的父親何高俊醫生(Dr. Ho Ko-tsun)早年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與革命家孫中山同是校友,[4]畢業後長年在灣仔東約公立醫局提供義診,是該局唯一的主診醫生。[4]他行醫前後逾40年,曾獲英廷賜予OBE勳銜[2]何中中另有兩名胞妹,分別名叫何育中和何尾中。[5]

何中中在1920年獲父親送到英華女學校讀書,但當時重男輕女之風仍重,加上要照顧身體欠佳的祖母,在英華只讀了兩年多的何中中被迫在1923年1月綴學,此後待在家中自修國學[4]雖然如此,受父親行醫助人的精神啟發,她自少立志成為教師,對社會作出貢獻。[4]一直到1928年,已22歲的何中中終獲父親批准投考屬於教會學校的廣州市真光女子中學,並獲取錄入讀高中。[2]1930年畢業後,何中中考入廣州嶺南大學,主修教育,於1934年6月獲取文學士學位。[2]

大學畢業後,何中中旋於1934年9月返母校廣州市真光女子中學任教歷史,1935年9月至1936年間兼任教務主任。[2]在1936年,她進一步前赴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深造,於1937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6]

香港真光中學

何中中在1937年9月返廣州真光重執教鞭,但當時正值中日戰爭,任教不出一星期,日軍即對廣州市展開猛烈空襲,全市陷入混亂。[2]何中中遂隨校遷到香港灣仔附近的肇輝臺繼續辦學。[7]遷港以後,她在1937年9月至1941年7月出任教務主任,未幾,日軍在1941年12月揮軍香港,爆發香港保衛戰,同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爵士投降,標誌著香港淪陷[2]

香港淪陷後,真光中學與及早自1935年在香港創立的小學部一概停辦。[8]至1942年,真光中學於粵北連縣三江圩復校,1943年和1945年再先後遷往曲江縣連縣雙喜山[7]這時期的何中中則與家人一直留在香港至1942年9月,及後,她轉往廣州灣(今湛江市)的私立培才小學任教,由1943年1月至1945年12月間擔任教務主任。[2]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1945年8月香港重光,何中中在1946年1月1日獲聘為位於香港堅道的真光女子中學小學部校長,設法重整校業,初時共有學生411名、教師20名,並獲1,000港元經費。[4]翌年2月,小學部增設初中,學生人數也增至452人,至1948年,學校向教育司署登記正式名為香港真光中學[9]另一邊廂,廣州真光在1945年9月於白鶴洞舊址復課,1947年由馬儀英博士接任校長,可是不久以後國共內戰中國大陸政權易幟,馬儀英在1949年遷校到香港九龍塘沙福道,創立九龍真光中學,所以在戰後初期,香港島和九龍各有一所真光中學,兩者繼續互有聯繫。[7]

香港真光中學位於大坑道的校址。

為應付戰後學生人數日益增加,何中中在1949年向港府申請撥地擴充中學部,獲港府在1950年撥出大坑道一幅土地興建新校舍。[9]在1951年9月,初中部率先遷入大坑道新校舍,同年又增設高中部。[10]在1953年11月,港府再撥出大坑道相連土地供擴建之用,促成第二小學和幼稚園校舍與中學部擴建部份相繼在1956年和1960年建成,並先後邀得港督葛量洪爵士夫人柏立基爵士主持落成啟用儀式。[9]除了上述擴建外,何中中在校長任內還修建了真光堂和噴水池等設施,為慶祝真光創校百周年紀念,何中中在1972年還為學校籌建百齡堂和游泳池[9]復至1973年,原設於堅道的真光第一小學也一併併入大坑道校址。[9][10]

香港真光創校之初雖為中文中學,但何中中也特別重視學生的英文水平,所以在校內增加英文科的時數,而一般科目在課堂上雖然以廣東話授課,但採用的課本均為英文。[4][10]在1972年,何中中為學校增設英文部,各級由初中起每年增設一班,專門以英語授課。[11]有關決定在當時雖然引起一陣爭議,但何中中強調中文班別會繼續重視英文,英文班也不會減低中文的重要性,確保學生不會「不中不西」。[11]不過,隨著學校發展以及港府教育制度的演變,香港真光復於1998年取消中文班,正式改為英文中學

何中中另一辦學理念,是學校除了傳授知識外,也應盡力培育學生的品德和身心健康,以及協助學生尋找人生目標,因此,香港真光尤其重視德育[12]何中中經常勉勵學生要有責任感,鼓勵學生建立互助友愛的精神,齊心解決問題。在她的安排下,學校還每年舉辦聖誕節收集寒衣運動和籌募助學金遊藝會,前者平均每年從學生收集逾22,000件舊衣物,用以分贈有需要的人士和慈善團體;後者則放手讓學生們自行策劃,再將遊藝會的收益補貼校內清貧學生的學費。[12]何中中還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義務工作,為此,她在任內甚至特別聯絡心光盲人院等團體,透過照顧殘疾人士長者等有需要的人士,讓學生切身處地了解社會和學懂關懷弱勢社群。[12]為了更有效地推行校政,何中中每年均與教員為來年的工作訂定教學和輔導的目標,此外又支持教師發展專長,以針對學生的需要。[12]

對於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不良風氣,何中中曾作不少批評。她強調青少年不應追棒物質功利主義[12]也大力反對學生追逐潮流和作時尚打扮。[13]為保持真光中學作為女校的淳樸校風,何中中規定學生一律穿著天藍色的傳統長衫校服,長衫長度應及膝下兩吋,學生也不准留長髮。[13]雖然校內一直有聲音希望校方放寬不留長髮的規定,但何中中堅不讓步,為了以身作則,她平時更以穿長衫、束短髮的模樣示人,使長衫短髮成為真光女生的標記。[13]一直到她卸任校長後多年,校方才於1993年放寬容許學生留長髮,但初時只准學生「綁孖辮」。到2004年,校方進一步放寬,容許學生「綁馬尾」上學,至此該校的髮型規管才與香港主流學校看齊。

其他公職

除擔任香港真光中學校長一職以外,何中中自1948年和1949年起分別出任香港真光中學和九龍真光中學校董。[2]在1973年,為紀念真光中學創校百周年,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決議在九龍油麻地籌建真光女書院,何中中也參與其中,並在1973年至1976年間擔任真光女書院的創校校董。[14]在任校長後期,她又參與籌建香港真光書院,促使書院在1975年於香港真光書院的堅道舊校址創校。[15]

何中中自1948年起出任英華女學校校董,嗣後又兼任北角衛理小學公理書院英華書院校董。[2][16]在大專教育方面,自香港中文大學在1963年創立後,她歷任中文大學入學試委員會委員,並在1964年至1971年出任聯合書院校董,[17]到1971年和1972年起相繼出任新亞書院崇基學院校董。[16]具豐富教學經驗的何中中,早年曾任教師會中文部籌備委員及司庫,也是港府升中考試委員會委員,她在1968年獲港府委任為香港中文中學畢業會考委員會委員,同年起出任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就中小學政策向港府提供意見。[16]在1973年,她進而出任香港中文中學畢業會考委員會主席一職,至翌年卸任,同時卸下教育委員會職務。[16]

何中中是虔誠的基督徒,與所屬的中華基督教會關係深厚。在1956年6月17日,她獲該會委任為旗下香港合一堂女執事;[2]在1956年至1957年、及在1959年1月至1963年7月期間,她是香港合一堂堂主任李貞明牧師的助祭,後來復由1957年至1958年、以及由1963年至1976年間,擔任繼任堂主任翁珏光牧師之助祭。[2]除了香港合一堂的教會事工,何中中還長年擔任合一堂幼稚園校董,1960年起兼任合一堂小學校董,1967年起再兼任該校校監,也是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小學校董。[16]另一方面,何中中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學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擔任轄下荃灣全完學校大埔墟正而學校大澳學校上水堂幼稚園、元朗真光學校屯門拔臣學校等二十多家中小學的校董。[16]

何中中早年還擔任過女青年會會董,1962年至1968年間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委員,另外也是香港心理衛生會創會會員及世界心理衛生聯盟會員。[16]在1959年,何中中獲取基督普世合一獎學金(Ecumenical Fellowship),得以暫時放下真光中學的教務,以研究生身份到美國紐約協和神學院,深造宗教學課程。[2][6]在美留學期間,她在1960年4月獲邀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白宮兒童及青少年事務會議(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Children and Youth),同年學成返港。[2]

為表揚何中中在教育方面的貢獻,英廷在1953年6月2日向她頒授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勳章[2]在1955年的元旦授勳名單中又向她賜予MBE勳銜,她在1961年5月30日再獲港府奉委為非官守太平紳士[2]在1959年10月10日遊美期間,何中中獲俄亥俄州西方女子學院(Western College for Women)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

晚年生涯

擔任香港真光中學校長前後28年的何中中在1974年7月榮休,為表彰她畢生對教育界的貢獻,香港大學在1975年3月向她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6]同年5月又獲美國康州州立中央學院(Central Connecticut State College,康州州立中央大學前身)邀請成為該校學生會榮譽會員。[16]

卸任校長後的何中中仍相當活躍,她繼續擔任多所教育機構的校董工作,又不時返回香港真光中學演講,且熱心教會工作。[11]在退休後數年間,她遊遍美國加拿大澳洲各地,探訪海外各地數百名真光舊生。[11]在1975年5月,何中中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復於1976年卸下了香港的所有工作。晚年的她相當關注當地華僑子女的教育,更一手在1979年2月於列治文市創立真光中文學校,出任校董會主席兼校監。[18]

可是,真光中文學校草創數月後,身患癌病的何中中就在1979年9月15日上午8時15分,病逝於溫哥華聖約瑟醫院,終年73歲。[19]何中中的安息禮拜在同年9月18日於溫哥華協和禮拜堂舉行,儀式所得帛金一概贈予當地防癌研究中心;[19]香港方面,中華基督教會和香港真光中學為表哀悼,也在同年9月23日於合一堂舉行追思禮拜,各界致悼者眾。[18]何中中終身未嫁,她的遺體在1979年10月26日安葬於溫哥華市郊的山景墳場(Mountain View Cemetery),[19]她畢生任教於香港真光中學的胞妹何尾中、以及總務主任陳簡卿兩人身後,也相繼在1984年葬於何中中墓旁。[20]

為紀念何中中的貢獻,香港真光中學特別為她在校內豎立一座半身雕像,而溫哥華真光中文學校的新教學大樓在2002年落成後,也特別將大樓命名為「何中中博士紀念樓」。

主要經歷
  •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教師
    (1934年9月-1936年)
  •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教務主任
    (1935年9月-1936年)
  •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教師
    (1937年9月)
  •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香港)教務主任
    (1937年9月-1941年7月)
  • 廣州灣培才小學教務主任
    (1943年1月-1945年12月)
  • 香港真光中學校長
    (1946年1月1日-1974年7月)
  • 香港真光中學校董
    (1948年-1976年)
  • 英華女學校校董
    (1948年-1976年)
  • 九龍真光中學校董
    (1949年-1976年)
  • 香港合一堂堂主任助祭
    (1956年-1976年)
  •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委員
    (1962年-1968年)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
    (1964年-1971年)
  • 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
    (1968年-1974年)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
    (1971年-1974年)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
    (1972年-1976年)
  • 香港中文中學畢業會考委員會主席
    (1973年-1974年)
  • 真光女書院校董
    (1973年-1976年)
  • 真光中文學校校董會主席兼校監
    (1979年2月-1979年9月)

榮譽

殊勳

  • 加冕勳章 (1953年6月2日)
  • M.B.E. (1955年元旦授勳名單[21]
  • J.P. (非官守,1961年5月30日)

榮譽學位

榮譽文學博士:
  • 西方女子學院(L.H.D.;1959年10月10日)
  • 香港大學(D.Litt.;1975年3月)

相關條目

注腳

  1. 〈何中中〉,《傳記文學》第416-421卷,傳記文學雜誌社,1997年。
  2. Luzzatto, Rola, "HO Chung Chung", Hong Kong Who's Who, 1973.
  3. Smith, Carl, "A Sense of Histor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26, 1986.
  4. "Chung Chung HO", Honorary Degrees Congregat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5. 〈何高俊醫生昨晚逝世〉(1953年6月7日)
  6. "HO, CHUNG CHUNG", The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New York : Alumni Office, 1970.
  7.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的變遷〉,《芳村文史第一輯》,廣州:荔灣區政協,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
  8. 〈學校歷史及辦學〉,《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
  9. "History", The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 retrieved on 13 March 2011.
  10. 〈校園歷史篇.七十五周年校史影音講稿〉,《老師手記》,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
  11. 林江仙,〈訪問何中中校長的回憶〉,《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9年9月24日。
  12. "The Honorary Graduates' Speech Presented by Chung Chung HO", Honorary Degrees Congregat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13. 〈香港真光女中校長何中中,指出女子穿性感服裝,導致男子幹出性罪行〉,《工商日報》第六頁,1970年5月21日。
  14. 《真光女書院校史》,九龍:真光女書院,2009年。
  15. 〈學校歷史〉,《香港真光書院》,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
  16. 岑維休主編,《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歷年(1960年-1979年)。
  17. 〈聯合書院聘請三位新董事:何添、鍾士元及何中中〉,《工商日報》第六頁,1964年10月23日。
  18. 〈何中中博士病逝〉,《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9年9月18日。
  19. 〈何中中女士仙逝〉,《大漢公報》第一頁,溫哥華,1979年9月17日。
  20. "ho-hs", Community Services - Mountain View Cemetery, retrieved on 13 March 2011.
  21. "Supplement to Issue 40366", London Gazette, 31 December 1954, p.26.

參考資料

英文資料

  • "Supplement to Issue 40366", London Gazette, 31 December 1954, p. 26.
  • "HO, CHUNG CHUNG", The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New York : Alumni Office, 1970. 網上版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Luzzatto, Rola, "HO Chung Chung", Hong Kong Who's Who, 1973.
  • "Chung Chung HO", Honorary Degrees Congregat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網頁一網頁二
  • "The Honorary Graduates' Speech Presented by Chung Chung HO", Honorary Degrees Congregat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網頁
  • Smith, Carl, "A Sense of Histor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26, 1986. 網上版本
  • "ho-hs", Community Services - Mountain View Cemetery, retrieved on 13 March 2011. 網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istory", The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 retrieved on 13 March 2011. 網頁

中文資料

  • 〈何高俊醫生昨晚逝世〉,《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1953年6月7日。
  • 岑維休主編,《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歷年(1960年-1979年)。
  • 〈聯合書院聘請三位新董事:何添、鍾士元及何中中〉,《工商日報》第六頁,1964年10月23日。
  • 〈香港真光女中校長何中中,指出女子穿性感服裝,導致男子幹出性罪行〉,《工商日報》第六頁,1970年5月21日。
  • 〈何中中女士仙逝〉,《大漢公報》第一頁,溫哥華,1979年9月17日。網上版本
  • 〈何中中博士病逝〉,《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9年9月18日。
  • 林江仙,〈訪問何中中校長的回憶〉,《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9年9月24日。
  • 〈何中中〉,《傳記文學》第416-421卷,傳記文學雜誌社,1997年。
  • 〈學校歷史及辦學〉,《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網頁
  • 〈校園歷史篇.七十五周年校史影音講稿〉,《老師手記》,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網頁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3-01-05
  • 〈廣州真光女子中學的變遷〉,《芳村文史第一輯》,廣州:荔灣區政協,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網頁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11-27
  • 《真光女書院校史》,九龍:真光女書院,2009年。
  • 〈學校歷史〉,《香港真光書院》,造訪於2011年3月13日。網頁

延伸閱讀

  • 何中中,《何中中文集》,香港:香港真光中學,2005年。
  • 梁文儀等編,《留芳頌》,香港:香港真光中學,2005年。

外部連結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曹何玉瑛
香港真光小學校長
(1935年-1941年)
香港真光中學校長
1946年-1974年
繼任:
黃秀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