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欄楯
《佛塔欄楯》(英文名:Stupa Railing with Tree Goddesses),是古代佛塔欄楯的一部分,貴霜王朝(西元2-3世紀-320)期間以產於印度秣菟羅地區的紅砂岩所鑿刻。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所展出的「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中的常設展覽文物之一。
佛塔欄楯正面照片 | |
材質 | 紅砂岩 |
---|---|
所屬年代 | 貴霜王朝 (西元2-3世紀-320) |
發掘於 | 印度秣菟羅地區 |
現存於 | 中華民國(臺灣) 嘉義縣太保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地理
古印度秣菟羅為今新德里(英文名:New Delhi)東南地區,位於恆河中上游的北方邦(印地語:उत्त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轉寫:Uttar Pradesh)西南部城市,為貴霜王朝(英文名:Kushan Dynasty)二大藝術中心之一。該地的印度本土傳統色彩濃厚,盛產紅砂岩。 秣菟羅是印度古代十六大國之一蘇羅西那(Śūrasena)的首都,乃古印度與西方通商路上的重要地區。[1]
外觀
《佛塔欄楯》是以帶斑點的紅砂岩(Sikri Sandstone)雕刻而成,通高93公分,由兩條直欄和三段橫楯所組成。欄柱正面雕刻著兩位身姿媚麗的裸身藥叉女[註 1],嘴角含笑、雙唇豐厚,展現出豐滿的圓乳與寬厚臀部的豐腴體態,為典型印度秣菟羅地區的作品[註 2][2]
藥叉女信仰是源自古印度豐饒崇拜的地母神[註 3],豐腴體態象徵多產豐饒。藥叉女一隻手高舉攀扶娑羅樹[註 4],此姿勢可能與祈求豐饒的古老儀式有關[3],女藥叉雙腳交錯,站在神獸之上。欄柱背面刻有盛開的蓮花。由於印度人常將祂們視為保護神,所以祂們的雕像時常出現在佛塔的欄楯上,巴呼特佛塔(Stupa, Bharhut,約西元前100-80年)的欄楯上的女樹神即為傳世最早的遺例之一。[4]
注釋
- 又名女藥叉、夜叉女、母夜叉,為女性的夜叉,相貌美艷,身姿婀娜,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神話的人物。
- 此地位於北印度恆河平原上游,與印度西北的犍陀羅(Gandhara)並稱為佛教藝術最早的兩大流派。
- 象徵大地肥沃、恩惠、賜予的女神,具強大的生育能力。
- 又名沙羅樹、羅雙樹、缽羅叉樹、波羅叉樹,摩訶娑羅樹、鶴林、鵠樹、無憂樹,為龍腦香科娑羅屬植物,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南亞雨林之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