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第十二角佛天宮
佳里第十二角玉勅佛天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文化路佳里國小往七股篤加之路上,舊地名稱大路尾。主祀觀音佛祖、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地屬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境內第十二角[1]。
第十二角大路尾玉勅佛天宮 | |
---|---|
基本 | |
位置 | 臺南市佳里區安西里文化路六百七十二號 |
主神 | 觀音佛祖、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 |
建立时间 | 清朝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 |
地圖 | |
沿革
大路尾昔日為沿海浮腹地,靠近海岸,位於「蕭壠社」(今佳里區),為平埔族聚居部落。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間,大陸(又稱唐山)殷實先民先後攜眷渡海於此定居,務農為生,為搬運農作物往市集,遂開闢一條路通往市鎮,西方則田野一片,僅以田埂為路,故「大路尾」由此得之。
嗣後住民漸增,於清朝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眾善信合議,前往赤山龍湖巖(位於今臺南市六甲區)求回觀世音菩薩香火奉祀,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採乩黃文琴佑眾福民,甚感應。翌年,由本地方事佬黃文琴、長生寮張龍淡、番仔塭黃松洲倡導集眾,決議捐資托請灣裡街「蘇靜匠」雕刻二媽、三媽兩尊神像,駕到祖家赤山龍湖巖開光,奉回安座,護佑眾生,遐邇傳頌。清朝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間金身被火災焚化,復於清朝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年間,由事佬張清淡、張慕、黃鐸主持,捐資雕刻神像奉祀,初建簡陋〔佛天宮〕[2]。
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為闢寬道路神壇再遷建於今東廂地點安座奉祀,然因年久月深,簡壇不堪使用,遂於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上蒼鴻賜,眾善信咸感神恩浩大,籌備重建,推舉陳慶言、陳老憐、黃四評、陳金龍、張天福、陳呈宗、陳朝科、張天誥、陳春木等執事,克服一切困難,籌備重建委員會,幸蒙地方各界善信大德解囊襄助賜捐,聘請當時縣議員邱奇聲先生破土興工,為期一年,耗資新臺幣五十萬元建竣正殿立訂版位,廟貌巍峨壯觀,並於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年)恭請諸神佛安座並謝土,廟名〔佛天宮〕,合併奉祀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中壇元帥、李府大神、福德正神、黑虎將軍等列位尊神[2]。
建築特色
廟貌屬華南式一般宮構兩脊之建築,屋頂燕尾單簷,硬山式前脊,鎮以雙龍朝三星,仙遊人間,賜福黎民。廟貌雖非彫樑畫棟,然大殿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由本角黃平清大德捐贈土地二十坪使廟東道路東移,黃文端大德捐贈土地六點五坪,張天和大德交換土地,使本宮廟地更加完整方能增建廟廂,乃聘請縣議員陳明參先生動土,著手增建兩側廟廂工程,本宮全貌更臻莊嚴,而後重建金爐、拜亭等工程全部竣工,誠為清靜優雅,益使神威顯赫佑我黎民,適是蜚聲遐通,香火鼎盛,流芳萬世[2]。
主祀神祇
參考資料
- 刈香轄境. .
- . 佛天宮管理委員會.
-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 臺南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