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
发展历程
“信创”一词最早来源于“信创工委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被委托监督信创计划,制定行业标准,并为人员提供操作可信软件的培训。尽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国内科技产业,但其背景源于中美技术贸易关系背景下全球持续性的紧张关系。在唐納·川普政府期间引入的制裁之后,该委员会和更广泛的信创计划被视为中国追求技术独立、提高其在全球技术领域的地位和对抗国际压力的关键工具。[3]
这一产业最早开始于2014年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去IOE化」(「IOE」指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的概念。[4]
信创产品的采用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中国共产党、军队和国有企业等实体内试点,然后是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关键行业,最后全面应用到消费市场。[2][3][5]
内容
政策
截至2020年7月,信创委员会有1160名成员,知名公司包括CPU制造商龙芯中科、信息安全公司Westone、服务器制造商浪潮集团等。该委员会已向涵盖从PC、芯片、软件到网络的领域的1800多家中国供应商发出邀请。[7]
该计划也对外国所有权设有限制,禁止外资超过25%的公司参与。
截至2022年10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发布了166项信创政策,其中2022年发布的有67项。
信创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自2019年起大幅加速。从2011年到2018年,信创项目的政府合同规模达到1.99亿人民币(合2852万美元);2020年跃升至279.2亿人民币(合40亿美元),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为184.5亿人民币(合26.4亿美元)。预计2025年,这一领域估值将达2万亿元[8](1250亿美元)。[3][5][7]
参考文献
- 艾瑞咨询. . 澎湃新闻.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 (中文(中国大陆)).
- 依琰. . 人民网. 2020-08-31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 –中国商网 (中文(中国大陆)).
- . 台北時報. 2021-11-21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 (英语).
- 倪光南.
. 信息安全研究: 2-3 –中国知网.
- Wyk, Barry van. . The China Project. 2022-12-19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7) (美国英语).
- . 第一财经.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 (中文(中国大陆)).
- . 彭博新闻社. 2021-11-16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1) (英语).
- . www.stdaily.com.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
- . 中国新闻网.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