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倒灌
海水入侵(seawater intrusion)亦稱鹽水入侵(salt water intrusion),俗稱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經地表到達陸地的水文現象,普遍出現於沿海低漥地區。其成因主要是與地層下陷與潮汐有關。颱風季節或豪雨時亦很容易引發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現象一般只在內河入海口處發生,可引發鹹潮現象,威脅河流淡水水質。隨著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海水倒灌勢必越來越嚴重,所帶來的可能是沿海地區土壤惡化腐蝕和淡水鹽鹼化等問題。[1]
原理
海水倒灌是沿海河口常見的水文現象。一般來說,內河水位與海水水位是沒落差的。但如果落差存在,海潮水位就可能高過內河水位。漲潮時,海水水位會升高,當其高度超過了內河水位,海水就會入侵直到水位高過海潮的河段[2](即倒灌)。內河進了海水,鹽度上升,就引起鹹潮現象。如內河入海口上游為平原,地勢落差不大,而內河水位較低,鹹潮便會溯河而上,海水往上入侵到內河很近的距離。[2]如風向與海潮方向一致,更可擴大海水倒灌的影響範圍。
参考文献
- 海面寸寸升高威胁步步逼近——海平面升高将给法国带来严重生态危机,李钊,科技日报,2008-1-15
- 咸潮敲响水资源警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地理学会科普教育网-地理频道,2006-5-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