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担文

傣担文(傣担语:ꪎꪳꪼꪕꪒꪾ、IPAsɯ⁵ dai² dam⁵),又稱黑傣文越南傣文,是書寫傣黕語的文字,主要分布在越南萊州省地區,與中國金平縣傣端文(白傣文)有親屬關係,屬於同源異形文字。

傣担文
ꪎꪳꪼꪕꪒꪾ
类型
使用时期
公元14世纪至今
书写方向從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傣担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姊妹体系傣端文

語音和文字

聲調

傣担文有六個聲調,分高調和低調兩組,每組三個聲調。高調和低調用發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聲母來區別。每組内的三個聲調,通過在字母上不加標記、加標記“1”、加標記“2”來表示。

無標記(調值)上標"1"(調值)上標"2" (調值)
低調字母第1聲 (22)第2聲(45)第3聲(21)
高調字母第4聲(55)第5聲(44)第6聲 (31)

入聲只能是第二聲和第五聲。

輔音

文字名稱國際音標[1]
高音組低音組
ko/k/
kho/kʰ/
khho/x/
go/g/
ngo/ŋ/
co/tɕ/
cho/tɕʰ/
so/s/
nyo/ɲ/
do/d/
to/t/
tho/tʰ/
文字名稱國際音標[1]
高音組低音組
no/n/
bo/b/
po/p/
pho/pʰ/
fo/f/
mo/m/
yo/j/
ro/r/
lo/l/
vo/v/
ho/h/
o/ʔ/

全部字母都可以做聲母。其中陰聲字母-m、-n、-ŋ、-ʔ、-p、-d、-g、-v(w)、-j也用於做韻尾,-ʔ、-p、-d、-g作韻尾的時候是入聲

元音

以下聲母位置用一個圓形 (◌) 表示.

文字名稱國際音標[2][1]
◌ꪰmai kang/a/
◌ꪱaa/aː/
◌ꪲi/i/
◌ꪳue/ɨ/
◌ꪴu/u/
ꪵ◌ee/ɛ/
ꪶ◌o/o/
◌ꪷmai khit/ɔ/
文字名稱國際音標[2][1]
◌ꪸia/iᵊ/
ꪹ◌uea/ɨᵊ/
◌ꪺua/uᵊ/
ꪻ◌aue/əw/
ꪼ◌ay/aj/
◌ꪽan/an/
◌ꪾam/am/

部分元音需要用兩個元音記號的組合來表示:

文字國際音標[2][1]
ꪹ◌ꪸ/e/
ꪹ◌ꪷ/ə/
ꪹ◌ꪱ/aw/
◌ꪚꪾ/ap/

參考資料

  • 張公瑾《傣文淵源及其近親文字》《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輯)》1991年
  1. Brase, Jim. . 5 May 2008 [28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2. Brase, Jim. . 27 January 2006 [28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