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平田
克里斯多福·麥可·平田(英語:,1983年11月30日—)是一名美國宇宙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
克里斯·平田 Chris Hirata | |
---|---|
出生 | Christopher Michael Hirata 1982年11月30日 美國密西根州伊普西蘭蒂 |
母校 | 加州理工學院(BS) 普林斯頓大學(PhD) |
奖项 | 海倫·B·華納天文學獎(2014)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宇宙學、天體物理學 |
机构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论文 | Weak gravitational lensing theory and data analysis(2005年) |
博士導師 | 烏羅什·塞利亞克 |
1996年,13歲的平田在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金牌[1]。2001年,18歲的他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2]。2005年,他在烏羅什·塞利亞克的指導下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弱引力透鏡理論與數據分析》[3]。2005年至2007年,他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訪問學者。2006年至2012年,他先後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和全職教授,並於次年轉至俄亥俄州立大學擔任同樣職務。他目前是俄亥俄州立大學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中心(CCAPP)的教授。
研究工作
平田的研究重點是宇宙微波背景、暗能量和宇宙加速膨脹、星系團和宇宙大尺度結構(以及這些結構的形成,即再電離紀元),以及作為宇宙學工具的重力透鏡。平田既從事理論研究,又分析觀測數據,還設計望遠鏡(特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下一代太空望遠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宇宙學和暗能量。
平田被認為是精確宇宙學的領軍人物,他將跨學科的計算機研究、理論研究和包括儀器開發在內的觀測天文學結合在一起[4]。
2010年,他與德米特里·采利亞霍維奇(Dmitriy Tseliakhovich)一起指出宇宙學擾動理論中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效應,用於計算宇宙中最初結構的形成[5]。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當第一批原子形成時(復合時代),重子物質(相對於暗物質)的聲速急劇下降(從相對論速度降到熱速度),這導致重子物質(在速度更快的暗物質的引力影響下移動)的超音速電流和二次擾動項。根據平田和采利亞霍維奇的觀點,這將導致具有可觀測效應的第一批結構的形成受到抑制。
他與其他人一起發起了一項計劃,分析天文數據中的信息,以便對粒子物理學的基本問題進行可能的推論,以及對創建新的觀測計劃可能提出的建議。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宇宙加速是否表明暗能量(保留廣義相對論,但增加了一個動態純量場)或廣義相對論的修正。
榮譽
參考資料
- Van Duch, Margaret. . Chicago Tribune. April 2, 1995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 . Caltech News. 13 June 2001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8).
- . catalog.princeton.edu.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 . 31 January 2014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0).
- Tseliakhovich, Dmitriy; Hirata, Christopher. . Physical Review D. 2010, 82 (8): 083520. Bibcode:2010PhRvD..82h3520T. S2CID 32436298. arXiv:1005.2416 . doi:10.1103/PhysRevD.82.083520.
- . breakthroughprize.org.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