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戲院
沿革
內灣戲院的創辦人楊盛泉[註 1]基於當地山林礦場工人的休閒需求,規劃興建內灣戲院[1]。他在民國39年(1950年)前往橫山鄉九讚頭的同榮戲院[註 2]參觀,後來經同榮戲院創建者吳土旺的轉介委託竹東的師傅范進發設計,並參考同榮戲院的格局建起內灣戲院[1]。
內灣戲院所在地原是楊盛泉山場的「料坪」[註 3],佔地有150坪,有500個座位[1]。戲院於民國43年(1954年)9月18日開幕後,上演過客家採茶戲、歌仔戲、布袋戲,也會放映電影[1]。因應時代潮流,也曾有歌舞伎、馬戲團表演[1]。有時戲院也會出租給外人舉辦各種宴會或舉辦活動[1]。
但後來因為內灣的重要產業煤礦、林業先後停止運作,工人離開內灣,加上電影業的蕭條等因素,內灣戲院最後在民國75年(1986年)結束營業[1]。
建物再利用
內灣戲院曾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劇取景的場所,在戲院歇業前就有侯孝賢《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和王童《策馬入林》(1984年)到此取景[1]。歇業後,則有侯孝賢《戀戀風塵》(1986年)、柯一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1986年)、台視《意難忘》(1992年)、吳念真《多桑》(1994年)等作來到內灣戲院取景[1]。
註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