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戲院

內灣戲院位於臺灣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的內灣老街,過去是上演戲劇或放映電影的戲院,後來建築物曾作為餐廳使用[1]

內灣戲院

該建物在2001年時被票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89名[1]

沿革

內灣戲院的創辦人楊盛泉[註 1]基於當地山林礦場工人的休閒需求,規劃興建內灣戲院[1]。他在民國39年(1950年)前往橫山鄉九讚頭的同榮戲院[註 2]參觀,後來經同榮戲院創建者吳土旺的轉介委託竹東的師傅范進發設計,並參考同榮戲院的格局建起內灣戲院[1]

內灣戲院所在地原是楊盛泉山場的「料坪」[註 3],佔地有150坪,有500個座位[1]。戲院於民國43年(1954年)9月18日開幕後,上演過客家採茶戲、歌仔戲、布袋戲,也會放映電影[1]。因應時代潮流,也曾有歌舞伎、馬戲團表演[1]。有時戲院也會出租給外人舉辦各種宴會或舉辦活動[1]

但後來因為內灣的重要產業煤礦、林業先後停止運作,工人離開內灣,加上電影業的蕭條等因素,內灣戲院最後在民國75年(1986年)結束營業[1]

建物再利用

內灣戲院曾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劇取景的場所,在戲院歇業前就有侯孝賢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和王童《策馬入林》(1984年)到此取景[1]。歇業後,則有侯孝賢《戀戀風塵》(1986年)、柯一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1986年)、台視《意難忘》(1992年)、吳念真多桑》(1994年)等作來到內灣戲院取景[1]

1995年臺灣舉辦的「全國文藝季」中,新竹縣以「內灣線的故事」為主題,在內灣戲院舉行電影欣賞與座談活動[1]

保存危機

民國90年(2001年),因為楊家經商失利,內灣戲院遭到法院拍賣[1]。創建者楊盛泉的外孫女黃昭智為了將戲院保存下來,舉債500多萬將戲院從法院搶標回來[1]

而後在民國91年(2002年)時,有地主控告內灣戲院佔用土地,而後在民國94年(2005年)1月簡易法庭判決內灣戲院所有人應拆屋還地[1]。但據受託鑑定的建築師林志成的說法,如拆除佔用土地的地上物,整座內灣戲院恐會倒塌[1]。之後在相關單位、文化團與當地居民的協助下,民國96年(2007年)2月雙方在新竹地方法院達成協議,由戲院所有權人黃昭智向地主曾彩保以每坪10.5萬買下土地[註 4],共耗資245萬元[1]

整修與之後利用

在內灣戲院的土地佔用訴訟期間,因為戲院結構老舊,黃昭智在民國91年(2002年)6月時請建築師林志成整修內灣戲院,約耗資1千多萬[1]。之後內灣戲院在民國92年(2003年)出租給鄭慶成成立「內灣戲院人文客家菜館」[1]

民國107年(2018),因為木結構有蟲蛀等問題,「內灣戲院人文客家菜館」經營到該年2月28日後歇業進行整修[2]。整修後,內灣戲院改由范姓業者經營餐廳,但後來由於SARS疫情影響觀光,且後來更因為防疫禁止餐廳內用,影響餐廳收入,范姓業者遂在2021年6月時決定歇業[3]

註釋

  1. 楊盛泉曾在勝義製材所當過小工頭,後來曾取得石門水庫一帶的樟腦採收權,經營山林礦場、樟腦油製造和貨運業等產業[1]
  2. 同榮戲院創建於1950年,最初上演客家採茶戲,後來也放映電影,最後因為逐漸競爭不過竹東一帶設備較新的戲院,而在1964年歇業,建物現已不存[1]
  3. 暫時存放要初步處理或運送下山的木材之場所。
  4. 其中有部分土地因為屬於農牧用地不能轉讓所有權,則改以每坪10.5萬元取得永久使用權[1]

參考來源

  1. 羅世維. . 《新竹文獻》. 2016-09, (66): 117-127.
  2. 廖雪茹. . 自由時報. 2018-02-01.
  3. 莊旻靜. . 中國時報. 2021-06-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