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又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發生於1937年8月13日,為中日戰爭淞滬會戰的開端和導火線。

经过数月轰炸后的上海北站

事件經過

1937年8月9日,日本帝国海军陆战队西部派遣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要藏驾车直冲军用的中国上海虹桥机场寻衅,被中国機場保安士兵击毙,是为「虹桥机场事件[1]

日本遂以此为借口,8月11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向上海市長提出要求,中国方面的事件責任者謝罪並判刑,限制停戰協定地區內的保安隊員人數、裝備及駐軍地點,撤除上海的所有防御工事,設立監視以上實行的日支兵團委員會。日本的苛刻要求遭到国民政府拒绝,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決定:不可能接受如此條件,準備戰鬥。

8月13日下午5時,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官,下令全軍進入戰鬥狀態。日本海军随即派遣军舰16艘,其陆战队在淞沪登陆。日本居留民团总部也同一时间向上海日侨发出全面备战的命令。日本陆海军沿上海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全面进攻,中國軍民奮勇抵抗,史稱「八一三事變」。

國民政府8月14日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2]。為期长达3个月的淞沪战役正式展開,共计毙伤日军9.8万人,粉碎日本「三月亡華」的叫嚣。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