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的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早開鑿的水圳,也是至今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八堡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八堡一圳 | |
概要 | |
其他名稱 | 施厝圳、濁水圳 |
官方名稱 | 八堡圳 |
隸屬單位 | 彰化農田水利會 |
創立者 | 施世榜、林先生、黃仕卿 |
灌溉區域 | 臺灣彰化縣 |
興建時間 | 1709年 |
完成時間 | 1719年(清康熙58年) |
攔取水源 | 濁水溪 |
興建費用 | 95萬兩[1] |
八堡圳取水口 | |
---|---|
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 | |
左側引水道分成五閘、八閘之取水口,五閘是流回濁水溪與莿仔埤圳,八閘是原本可流入右側渠道,但現已封閉;右側渠道為八堡圳,其水源引自集集攔河堰所截濁水溪水。 | |
位置 | 彰化縣二水鄉鼻子頭段小段25-1、24-44地號(舊地號,重測後為彰化縣二水鄉八堡圳段248、246地號) |
建成时间 | 日昭和年間 |
官方名称 | 八堡圳取水口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水利設施 |
參觀費用 | 免費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榜於半線地區(今彰化縣)引濁水溪之水築圳,工程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工[2]:18。該水圳從番界濁水庄(今名間鄉濁水村)取水,之後在二水鼻仔頭截源入圳[2]:18。據說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茲紀念。
這條水圳最初名為「施厝圳」,道光年間《彰化縣志》以前的文獻皆使用此名稱[2]:18。水圳落成時該地尚未有「保(堡)」的設置,是日後設立彰化縣並在其下設「保(堡)」[註 1]後,才因為灌溉八保(堡)[註 2]之故取名八保(堡)圳。
紀念
二水鄉每年舉辦的「跑水節」就是紀念林先生、施世榜、黃仕卿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引水源頭
過去只在濁水溪邊的「香圓腳水門」引入水源,經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改由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北端進水口取水,經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門」再入原水道。[3][4]
今入八堡圳後分八堡一圳幹線長33公里,有支線14條、分線24條;八堡二圳幹線長29公里,有支線17條、分線19條。[5]
註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八堡圳 |
- 集集攔河堰\北岸聯絡渠道\北岸八堡圳空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
- 八堡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郭弘斌:八堡圳(施厝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二水跑水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