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虎牌

六虎牌,又稱六胡牌[1]六符牌[2]六和牌[3][4]六糊牌[5]客家牌[5]貓公牌[6]耄公牌[6],是流傳於客家人葉子戲

一種四川的六虎牌,三十六張。

牌具

各地牌種、牌數有差異,至少為一到九的序數牌,花色有拾、貫、索、錢四門,與明朝馬弔很類似[7]。每種一張,共三十六張,如四川樂山[8];广东兴宁是三十七張,多一張叫捉信牌[6];四川青白江区是三十八張,增加梨花牌、猫公牌[6];台灣苗栗[3]、馬來西亞也是三十八张[9]

廣東一些地方也是三十八張,增有麗花、雲線兩張。一拾、一綫分別寫成百子、毛公。部分牌有紅印。學者考究當時刻牌者將錢誤刻成線、鹿誤刻成麗[10][11]。也有的增加一張叫雲拾的牌,到三十九張。

六紅牌都是有四門花色的葉子戲[12]

一種廣東的六虎牌,三十九張。

牌規

各地規則有差異,以下規則以廣東為準。

  • 三到四人遊戲,共打四圈。莊家稱為頭家,其右側玩家稱為二家,左側稱為尾家。
    • 三位玩家時,只用三十六張序數牌。
    • 四位玩家時,再加上一張雲線。頭家的對家作不出牌的夢家,稱為捉夢。
  • 九拾、九貫、九索、九線、百子、毛公、雲線,開始時視為老歲牌。行牌若出老歲牌,小一數的同門牌就作新的老歲牌。
  • 牌有大小,先比花色大小,拾>貫>索>線,同門則比數字大。

流程

  • 夢家摸一張,其餘玩家摸十二張。若玩家起手有數字一的四張牌與雲綫,稱為五虎下山,可立即宣告獲勝,之後不算。
  • 頭家第一次出牌前,若願進行此局,稱為做牌。頭家若不做牌,需依順序詢問二家、尾家是否做牌。先做牌的二家、尾家視為特權玩家,依舊由莊家先出牌。三人都不做牌則流局,由下家作莊。
  • 逆時鐘輪流出牌,頭家先引牌。每回合玩家選擇以下牌型之一,出N張牌。
牌型名組合特別規定
單張*引牌需出手上最大花色的牌,先選該門的非老歲牌,若無才選同門的老歲牌。但特權玩家引牌時,可先出同門的老歲牌。最後若無花色牌,才可出雲線。
*引牌出百子、一貫、一索時,視為最大的牌。
三張或四張同數牌*任何玩家出數字一的組合時,只小於數字九的組合。
三張同門連牌
  • 引牌後,兩位玩家需同樣出N張牌,作擊牌或墊牌,稱為鬥牌。
    • 擊牌:玩家需出大過上家的同牌型。牌大者贏得N胡,下回合作引牌。
    • 墊牌:玩家若無可贏得上家牌,墊任何牌,需拆該牌型的部分牌作墊牌。
  • 玩家當引牌時,若胡數已有六或以上,可宣告勝利,稱為食糊。贏家與夢家各自從輸家獲得總胡數相對的分數。下一圈由贏家作莊。
    • 頭家、二家、尾家的胡數等於鬥牌贏得的胡數,加上手中的老歲牌數;夢家胡數等於5胡,加上與贏家手上同數牌的牌數。
    • 特權玩家沒獲勝時,則需給贏家兩倍分數,另一輸家不給贏家分數,稱為包輸。
    • 五虎下山獲勝,贏得8胡,輸家不給夢家分數。
  • 若所有牌出完,無人獲勝,稱為打和,下一圈由下家作莊。[10][11]

牌值

  • 總胡數以5胡為底,每多1胡,分數就翻一倍,從11胡到12胡則改翻兩番。關係如下表。[10][11]
胡數十一十二
分數12481632128

參考資料

  1. . 数字报. 2013-05-31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中文(中国大陆)).
  2. . 四川客家網. 2011-06-12 [201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中文(中国大陆)).
  3. 臺灣省苗栗縣文獻委員會. . 臺灣: 臺灣省苗栗縣文獻委員會. 1964 (中文(臺灣)).
  4.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臺灣: 大安出版社. 2005-07 (中文(臺灣)).
  5. .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周雪香. . 中國: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01-01. ISBN 9787211054039 (中文(中国大陆)).
  7. 清·金學詩《牧豬閒話·馬吊牌》:「馬吊戲具與紙牌相似,四十頁爲一具,一頁爲一種,分爲四門,自相統轄。曰十萬貫、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
  8. 谢桃坊. . 中國: 四川巴蜀书社. 2004-08-01. ISBN 9787806596135 (中文(简体)).
  9. C. T. Dobree. . 馬來西亞: The Caxton Press, Kuala Lumpur. 1955 [202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英语).
  10. .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11. .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12. 李正银. . 沐川新闻网. 2010-07-02 [201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1)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