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桿式交通標誌
共桿式交通標誌(亦稱共桿路燈、燈箱化共桿式路燈)是指一種集路燈桿、交通號誌、交通標誌等設備於一身的道路交通設施。其設計目的是為了解決路口之桿件林立,而導致市容景觀雜亂,及用路人對路口相關交通指示資訊產生迷惑等缺失,目前共有直接照明、間接照明2種。
共桿式交通標誌主要運用於臺灣,高雄市為最先設置的城市且最廣泛使用,於2004年起開始更換採用,目前已在多處路口採用,此後其他縣市亦陸續跟進採用。
設置地區
基隆市
- 忠一路
高雄市
- 間接照明
- 直接照明
- 五福一路至五福三路、博愛一路至博愛四路(博愛世運大道)、中正一路至中正四路、翠華路、河東路、裕誠路、明誠二路至明誠三路、七賢一路至七賢二路、世運大道、成功二路、九如三路、高鐵路、環山路、站前路、站前北路、站前南路、明潭路、中華五路、治平橋、時代大道、三多一路至三多二路、凱旋三路、新庄子路、公園二路、光華二路至光華三路、大順三路與武廟路口、武廟路與輔仁路口、鼎山街、美都路、美術東二路、德中路、澄清路(鳥松區)、澄清路(鳳山區)、國泰路、辛亥路、大埤路、神農路、通港路、沿海路、外環西路、中央路、漁港路(梓官區)、中正路(梓官區)、中正路(仁武區)、水管路(仁武區)、南部科學園區(高雄園區)、楠梓加工區
- 無照明
- 中山一路(美麗島大道)、願景橋
評價
根據高雄市政府在2010年7月自行施做的的滿意度調查,對於共桿式交通標誌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市民將近九成,另有一成左右的市民表示不滿意。[1]
在台中市也跟進開始設置共桿式交通標誌後,曾因體積過大、設置過度密集,遭到部份居民和市議員批評破壞市容,也有駕駛認為號誌會阻擋視線。[2]
資料來源
- 高雄市共桿路燈簡介 滿意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高雄市政府
- 2009年4月6日,路燈、號誌共桿太密集 民眾嫌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時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