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寧道
历史沿革
- 明山西等处按察司置,兼察太原府。清为分守冀宁道,辖太原、汾州、潞安、泽州四府及辽、沁、平定三州。治所在太原府(治今太原市区)。
- 清以分守冀寧道兼水利,駐省城。宣統二年(1910年)裁撤。
- 民國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為繁要缺,一等,駐陽曲縣(今太原市城區)。轄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縣、交城、文水、嵐縣、興縣、徐溝、清源、岢嵐、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石樓、臨縣、中陽、離石、長治、長子、屯留、襄垣、潞城、平順、壺關、黎城、晉城、高平、陽城、陵川、沁水、遼縣、和順、榆社、沁縣、沁源、武鄉、平定、昔陽、盂縣、壽陽等34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
- 日本佔領山西时期1939年4月复置,治所在临汾,辖临汾、洪洞、赵城、霍县、灵石、介休、平遥、祁县、太谷、交城、文水、汾阳、离石、中阳、安泽、浮山、汾西等十七县。
参考文献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